7月4日,辽宁省政府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9场)新闻发布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立龙作了相关新闻发布。
近年来,辽河油田积极融入打造新时代“六地”的战略布局,结合建设百年油田的发展愿景,系统推进能源供给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治理方式、发展方式,“五个方式转型”,谋划打造建设辽河本部绿色转型升级、宜庆地区非常规高效开发、内蒙古通辽多能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基地”,着力建设一个更有责任的辽河、更具发展的辽河、更富绿色的辽河、更重创新的辽河、更加平安的辽河,助力辽宁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积极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统筹“加油增气”与“扩绿降碳”,全面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在资源基础上做到“顶得住”,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增加稀油、高凝油、天然气等优质储量,确保资源储备规模增长、效益增长、绿色增长。在油气产量上做到“顶得稳”,在辽河本部,夯实稳产基本盘,解决非常规效益开发难题,在辽河外围,培育新的产量增长点,实现更有效益、更富绿色的“千万吨稳产”;在调峰保供上做到“顶得上”,围绕打造国家级优质工程,确保储气库高质量建设、高效率保供、高效益运营,累计采气突破130亿立方米,日注气和调峰能力分别达到4810万方、4100万方,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勇于争当绿色转型“排头兵”
围绕落实“双碳”目标,加快战新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开发,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推进协同发展,加快风光热储氢多元布局,打造区域性清洁电力外供中心,携手7家驻辽企业推进油气、炼化与新能源深度融合。优化能源消费,拓展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实现覆盖井站场千余座、生产绿电超亿度,今年将继续新增装机规模,形成5亿度生产能力。同时,深化储能库探索攻关,国际首创1兆瓦井下大功率电加热技术,建成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强化能效管控,通过生产制度再完善、工艺流程再优化、集输系统再升级等措施,推动全过程节能降碳,前五个月,能耗总量、能耗强度同比再降5.53%和4.25%;CCUS工程累计注碳18.6万吨,大约相当于12700亩林地一年的吸收量。
聚力建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坚持“支撑当前”与“引领未来”全面发力,不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在激发创新活力上,注重放权赋能、精准激励,持续完善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评价激励等全链条制度建设,形成了支撑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在提升创新效能上,注重项目管理、聚力攻关,围绕发展需求和现场问题建立项目库,把卡脖子问题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深层稠油开采、储气库建库、伴生矿勘查等7项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型储能、油碱共生开采等技术有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打造创新生态上,注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多领域打造产学研结合、上下游联动、内外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升技术突破供给能力。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持续完善“生聚理用”机制,多措并举储才育才,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人才队伍。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着力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突出“业务主导、信息统筹”,以高水平数智化建设赋能油田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杨立龙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