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鉴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民中发病率的首要地位,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因气候和饮食习惯而呈现出的高发性,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沈阳市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拟在岐山院区建立沈阳第一家单体三级公立心血管病医院,以期在该领域实现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辽沈地区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四院与心血管病领域“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立合作,于2023年8月4日通过评估正式成为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
手术成果
量质齐升的显著进步
与“国家队”的合作,如同为医院心血管专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彻底盘活四院5个心血管内科病区、心脏大血管外科、CCU及导管室。238张床位高效运转,收治了众多心血管领域疑难复杂病例,半年来,在阜外医院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了48例高难度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16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63例射频消融手术、16例双腔与三腔起搏器植入术、TAVI(经皮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瘤开窗介入手术等……
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外科管委会主任王水云教授;阜外医院成人心外科七病区副主任杨研教授、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王旭教授、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刘俊教授、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申玉静教授等均到四院指导,让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家门口”重获新生。
家住铁岭40岁的蔺女士患室上性心律失常多年,每一次发作都令她痛苦不堪,两年前射频消融的失败更让她对手术望而却步。直到听说阜外医院的大专家可以到沈阳四院做手术,她决定为自己的未来再试一次。术中进行几次标记位置也是无功而返,阜外医院电生理专家刘俊大胆锁定极其罕见的mahaim(马汉姆)旁道,终于一击中的,解决了蔺女士的心病。
58岁的患者高文钦自四年前被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脏病时,他的生活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几年来,胸闷气短伴胸痛的症状不断加重,连续去了几家医院,却不建议手术,风险太大。入住沈阳四院心外科时,高文钦的呼吸困难十分明显,且存在较高的猝死风险。经与阜外医院专家详细讨论,决定在全麻加体外循环的条件下为患者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改良肥厚心肌切除术)。术后三个月,医生回访高文钦,他激动的表示:我原本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现在都可以去楼下锻炼身体了,真是重生之喜。
对于“重生”二字,另一位患者张振的感触或许更加深刻。66岁他,患冠心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年。在一次剧烈的胸痛过后,他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同时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狭窄。这种被医学界称为“定时炸弹”的疾病,随时都可能让他的生命走到尽头。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经过仔细评估,为张振实施了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拆弹。
强化造血功能
培养专科人才
与阜外医院的合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输血”,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造血”。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家门诊等工作,为四院的医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每周三,阜外医院通过技术协作云平台开展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四院相关科室积极参与,深入学习前沿知识,了解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理念。此外,阜外医院还针对协作单位开展了“阜外心血管技术协作大讨论”活动。这一平台为心脏领域医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能够与阜外医院的专家们共同探讨心血管病的诊疗难题,分享临床经验,共同推动心血管病诊疗技术的进步。
技术协作讨论
四院还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医生、护士、技师,送往阜外医院进行为期数月的进修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深入学习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护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为创建心血管医院做人员储备力量。
区域医疗合作
共筑健康防线
为使京沈合作项目充分引领辽沈地区心血管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惠及更多辽沈地区医疗同仁及广大患者,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在沈阳医学会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京沈合作-心血管病学术沙龙”。沙龙邀请了辽沈地区省、市、区县医疗机构、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内科、心外科、大血管外科、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心血管病专业医护50余人参加。定期邀请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家分享前沿技术和心得,在肥厚性心肌病外科治疗领域首屈一指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王水云教授和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肖明虎教授、阜外医院电生理专家刘俊等分别受邀进行学术分享及交流,提高了辽沈地区心血管专业医生医疗水平,增进本地区心血管专业医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展望未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将继续加强与阜外医院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心血管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医院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与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心血管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将成为辽沈地区心血管病诊疗的领军力量,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