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教育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央地融合,辽宁职业教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更加深入,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切实把央地合作成果转化为助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
一是面向辽宁重点产业、主导产业链条,由央企、省内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业母机、机器人、石油化工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厅领导包保制度,深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实地调研,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目前,已有581家院校、企业加入共同体,对接项目105项。在教育部支持下,启动由通用技术集团、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的国家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筹备建设工作。二是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组织各市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由园区管委会牵头,政府、央企、地方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多方参与,组建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市高新区等2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大连金普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二、实施“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
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创新拔尖技术人才选拔培育机制,启动实施“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会同省发改、工信、财政等10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资格推荐+文化考试+技能考核”方式录取中国石油、中国铁路等央企、地方企业一线“匠苗”136名开展培育,通过以师带徒、工匠传承、送教到岗、多方拜师的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行业视野、产业高度、技艺精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储备一批未来工匠。
三、率先全面推广“1+X”书证融通
积极探索1+X书证融通新路径,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证书标准、培养过程与培训过程、专业考试与证书考核相脱节等问题,有力推动“三教”改革,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切实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目前,有11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定了书证融通认证标准,89所院校、410个专业参与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融通课程749门,为5.2万名在校生开通了书证融通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通道。
四、推进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产业优势,按照“政府统筹、数字赋能、校企共建、多元参与、市场运作、开放融合”的思路,依托中国石油、通用技术集团等央企和地方龙头企业,建设10家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紧密围绕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生产性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在岗职工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开发生产场景真实、产业特色突出、工学协同并举的高水平实习实训项目,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五、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鼓励央企及地方企业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辽宁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制定实施细则,批准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等4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试点,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六、搭建产教协同对接服务平台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对接服务平台,推动省内职业院校与央企、地方企业在人才供给、科技创新、技能提升、成果转化等方面精准匹配对接,实现产教供需信息的自主发布、智能搜索、精准匹配,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目前,平台已入驻院校、企业581家,完成对接项目105个。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加强职业学校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可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为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