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霜降节气天地之气开始肃降,气温变得寒冷而凝结为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是我们顺利过渡到冬季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天地之间阳气敛降,寒气逼迫阳气渐向地中敛藏。同时,随着气温降低,寒气渐重,人体的阳气闭藏于里,气血运行也随之放慢。此时养生,需与天地同步,借金气肃降之大势,使阳气内收、精气敛藏,同时注重滋养阴气,待来年温木生发。
一、润燥健脾养胃是重点
霜降之时,已进入深秋,中医认为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此时的饮食养生适宜清补、平补,以滋阴润燥、健脾养胃为主。这个节气正是牛羊肥美之时,可以适当煲羊肉汤进行饮食秋补,佐以姜、枣、葱白、当归、黄芪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中药饮片,男女老幼均可食用。但因个人体质有所不同,进补重点也不尽相同,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乱补。
中医认为,健脾最好的是山药,还有“补而不峻,健脾益气”的芡实,“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栗子,均是此时节进补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 扁豆、黑豆、牛肉等性温而不燥的食物也宜食用。
二、保暖防病是关键
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自然界阳气渐衰,昼夜温差变得更大。一些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者难以适应,感冒发烧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会增多,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等发病率也开始上升。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深秋御寒当从脚开始,睡前热水浴足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避免“寒从脚入”。
三、去秋燥,多吃温润食物
晚秋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肺最易受燥邪侵袭,会出现鼻咽干燥、皮肤干痒、口渴、便秘等症状。根据中医“燥则润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饮食上主张以温润的食物为主。平时可以多吃些花生、芝麻、糯米、杏仁、百合、蜂蜜、银耳之类的柔润食物,也可以选择具有健脾养胃、润肺滋阴功效的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同时,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会损伤人体阴精。霜降时节宜多吃梨,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秋冬萝卜赛人参”,霜降之时多吃萝卜,有消食健胃、化痰定喘、清热顺气的功效。此时应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以免寒邪伤及肺胃,引发疾病。
四、起居、运动顺应天时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古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要注意调整睡眠时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霜降时节,可坚持适宜的锻炼,调养肺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运动,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耗伤阴津。
五、情志调畅防悲秋
寒露时节,万物逐渐凋谢,景象凄凉,容易使人产生苦闷、悲伤之情。四季中的秋与五脏中的肺相应,肺在志为忧,悲和忧易伤肺。故在秋季,悲忧情绪在肺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与豁达的心态,是养生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六、穴位养生防疾病
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鼻炎等疾病,可通过按揉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等来预防感冒;常按迎香穴可以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燥邪易伤阴津,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针对此时节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可按揉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天突穴等,起到补肺健脾益气的作用。
今年霜降的前一天正值重阳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的两大重要主题。“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正是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长辈到郊外活动、欣赏美景,在陪同他们登高赏秋的同时,要随时注意保暖并关注他们的安全 ;重阳节也可以为长辈准备一些可口的饭食,为长辈按摩、泡脚,让他们身心放松、心情愉悦。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逢此佳节,您是否也可以陪父母赏赏枫叶黄花,同时跟他们分享一些养生知识,守护他们的健康呢?
九月九,惟愿全家团圆,长长久久。
【本期专家】
左光耀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传统康复组组长 主治医师
图片来源: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