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这是新买的水果、蔬菜,有啥需要就和我说!”家住铁西区建绣社区居民金莲荣做了青光眼手术,儿子长年在国外,接连几天,网格员唐嘉玉都要到家里看望老人,帮着买菜、交电费,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有事就帮着跑腿,没事就陪着老人聊天。很快,老人的情绪好了,眼睛也慢慢恢复。老人感动地说:“好闺女,多亏有你!”
年初以来,铁西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建立健全“1+2+4+N”工作机制,通过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用活用好四本探访关爱台账、擦亮N个党建品牌,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居民的烦心事有人帮、闹心事有人解、揪心事有人管。
党建引领 让基层治理更有力量
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铁西区创新推进小区党建工作,构建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家门口服务”治理体系,将1171个党组织建在2625个社区网格上,同步完善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设置,织密组织体系,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有机整合514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共治,汇聚治理合力。同时,依托网格党支部、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着力做到家庭底数清、心理诉求清、动态去向清、人员分类准,重点做好装户图及实名制台账。
重工街道创意社区以“向日葵能量团”托举网格治理新理念,打通“党建牵头治理、居民主动参与”的社区网格化“红色循环”,建立了“红黄绿”信号灯民情排查处理机制,增强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完善民情民意记录册,形成“向日葵智慧小组”,实现小事不出户、琐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私人订制 让左邻右舍更有温度
“我家地方小,加上需要拄拐,根本没法自己洗澡。因为没有亲属陪同,浴池也不让我进,给我愁坏了。”居住第一城社区的肢体残独居老人寇洁告诉记者,他给网格员小周拨打了电话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小周一口答应了下来,开车带着他前往附近浴池,仔细地帮他洗头、搓背,然后将老人安全送回家。
像这样的“私人订制”服务每天都在铁西区的各个角落里上演。铁西区延伸“幸福来敲门”专项行动触角,开展“我是对门儿”双向选择帮扶行动,累计结成帮扶“对门儿”1500余对,完成跑腿缴费、物资配送等“微实事”6000余件。广泛推行“三单”服务模式,通过居民“下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精准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累计帮助2630人解决水电气热等方面的困难,让居民乐享“私人订制”服务。
聚力赋能 将解决问题做到常态化
“终于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上班只有5分钟路程,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日前,家住仙女湖小区的李军在招聘会成功签约,喜笑颜开。李军有一位80多岁因病卧床的奶奶,还需要独自照顾4岁的女儿,想在家附近就业。“我们将李军的情况告知了用人单位,并得到了辖区企业的大力支持。目前,辖区内有不少失业人员、残疾、困难群体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社区便搭建招聘用工平台,为辖区劳务双方提供服务,精准帮扶这些困难群众。”社区书记薛虹说。
据了解,各社区通过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充分链接各类资源对关爱对象进行困难救助、就医就业、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精准帮扶600余次;已有320名社工作为常态化帮扶骨干力量与特殊人群建立了结对关系,完成了代缴生活费用、心理健康辅导等关爱服务1000余次;通过“党员志愿服务+特色项目”模式,赋予基层党支部更大活力、更强功能,先后开展各类关爱活动760余次。
接下来,铁西区将持续从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通过建立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图片:铁西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