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日,辽宁省纪委监委再次以“一号文件”向社会公开发布《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方案》,持续推动破解影响辽宁省营商环境,特别是在信用、司法、执法、审批、监管、中介、经营、政务服务八个环境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6月2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辽宁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吕宏介绍有关情况。
截至目前,省纪委监委共交办2批8651个营商环境问题,其中,第一批交办5864个,已督促解决5657个,办结率96.5%;第二批交办2787个,已督促解决2523个,办结率90.5%;督促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清偿违约欠款32.79亿元,兑现政府未履行承诺713条;纠正司法领域不当执行问题362个,推动拨付逾期执行款4.84亿元;推动下放审批事项39个。
据介绍,省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全国首个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辽宁阳光三务”监督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手段,实现村级公开从“上墙”到“上网”的数字化变革。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省的村、社区,注册人数871万余人,线上公开党务、村(居)务、财务信息368万余条,反映村社干部信访举报同比下降48.2%;跟踪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4万个、预警问题20.7万个,累计662万人次参与网上评价,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通过线上公开晒权,促线下公正用权,探索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模式。
去年,省市县三级党委共派出356个巡视巡察组,对1141个地区、单位党组织同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巡察,共发现问题9739个,移交问题线索675件,巡中推动立行立改政府拖欠账款、不执行法院判决和司法机关违规扣押财物等事项443件,对巡视巡察组受理的12852件营商类信访问题,我们要求全部纳入整改清单、建立专门台账、督促整改到位。今年,我们在“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中,继续发挥政治巡视巡察的系统优势,对51个县(市、区)开展了“常规+营商环境专项”双巡视,下半年,还将对剩下49个区、县进行双巡视,全面起底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市场主体关注及掣肘政策落实、机制运行的堵点问题,为省直单位破解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有力参考。
在监督行动中,省纪委监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要督促职能部门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又要紧密结合金融、国企、政法等领域反腐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注重循线深挖破坏营商环境问题,通过查处大案要案,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效应;通过纠治“躺平”现象、“中梗阻”问题,查处“小鬼难缠”、吃拿卡要、久拖不办等典型案件,坚持虽小必治不动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通过统筹数量、质量、分量,以大数据赋能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改善营商环境的穿透和震慑作用。截至目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538件,立案158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17人,组织处理444人,移送司法机关107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39份,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规定343个。
社会各界对监督行动的期待很高,需要通过及时通报曝光来回应。截至目前,省纪委监委共印发专刊27期,不仅通报整治了多少问题、查处了多少案件,还通报发生问题的行业领域、违纪人员的职务职级、造成的恶劣影响及危害等,既深化了以案促改,又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5月8日,集中通报了当期查办的9起省管干部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