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人讲劳模故事》系列短视频第六十四期讲述的劳模人物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徐强。
刚入厂时,按照规定学徒期是一年,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出徒了。2001年3月,徐强到德国奈尔斯公司参加本企业引进的一台数控立式成形磨齿机验收。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磨齿机,造价高达1280万元,而参加验收的工人只有徐强一人。等到了德国这家公司,德方给了一本厚厚的英文资料后宣布各种规定,如不许随意走动,不许参观这台设备之外的设备,包括工装、胎具,以及设备操作。西方人总是宣称“用户就是上帝”,可徐强他们感受不到。不用说不让参观,就是对他们买的这台设备一些技术问题多问一些,德方也不爱回答。然而,徐强自知责任重大,他清楚,如果不把一些技术问题搞明白,回去怎么干?
一次,一位德方操作者在测试这台机床一个装置的精度时,只检测了一个点就认为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已经把说明书看得滚瓜烂熟的徐强立刻提出:为什么不打入全程,多测几个点?这位操作者说,没有那么长的测棒。徐强提出:可以通过机床调整回转角度来增加检验长度,这位操作者觉得有道理,就按徐强说的办法进行多点检测,结果误差超标。徐强的专业精神让老外彻底改变了傲慢态度,并示要重新对设备进行调整。
同年8月,德方到沈鼓集团安装调试设备。在将散件组装成整机的过程中徐强全神贯注,在一次程序编制过程中,徐强对德国人齿轮螺旋角的一个关键数据产生疑问,这位德国人不耐烦地说:“我们从来都这么输入。”可在加工中徐强发现,砂轮在齿宽方向仅磨削一端,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个严重的技术问题。他再次提醒这位德国人。这位德国人却笑着说,这是一个奇特的齿轮。徐强严肃地提出,请他与德国公司联系,确认这样输入是否正确。徐强的强硬态度让这位德国人感到震惊,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用电话与德国公司联系。最后,这位德国人红着脸对徐强说:“刚才是我输错了数据,感谢你给我指出了这个错误,不然麻烦就大了。”
让徐强创造奇迹的是2004年一个加工大型齿轮的项目。客户要求生产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是5级。齿轮的加工精度共分为12个级别,在实际操作中,大型齿轮要达到5级精度,难度相当大。在加工过程中,徐强边操作边告诫自己,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因为他知道,稍一疏忽,就会使齿轮报废。这不但要造成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连企业的信誉也要跟着丢了。徐强的细心得到了回报,产品检验证明,他加工的齿轮不仅满足了客户5级的精度要求,更达到了4级!徐强创造了全国大型齿轮加工的精度之最,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外同行们将徐强创下的这一纪录称为“徐强精度”。这个精度每年能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价值。也正是他不断创造的奇迹,使“沈鼓”牌透平式压缩机拥有了与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分庭抗礼的实力,成为享誉制造业的名牌。他也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沈鼓集团把徐强培养成一名“大国工匠”,他也不负众望地创造出“徐强精度”为企业争光,为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带领中国齿轮走出中国,冲出世界。本期视频由中国工业博物馆讲解员刘艳丹为大家讲述,短视频会在铁西区官方抖音账号“铁西发布”、视频号“铁西报”同步播放。(图片、视频:铁西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