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典”,本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指代“江湖人”彼此联系的“黑话”。
不过,因为一部长篇小说的出现,这个词有了新的意义:口耳相传时代留下的经典。
这部名为《唇典》的小说被誉为“东北的百年孤独”,首发于2017年,2018年7月因获“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几个月后的2018年12月开始,就有人将“唇典”在食品饮料领域注册成为商标。
记者24日从该书作者、著名作家刘庆处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裁定河南某公司及王某在食品饮料等四个类别中抢注的“唇典”商标无效。
小说《唇典》。受访者供图
一个偶然:
获大奖的小说名字成了“葡萄酒”?
刘庆,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1987年开始发表诗作,1990年在《作家》杂志发表小说处女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过白榆》《冰血》《长势喜人》《唇典》等。
54万字的《唇典》是刘庆的第四部长篇,引用口口相传之意,描写了中国东北近百年的历史,通过小说彰显了民族诗性的力量和文化情怀,是其“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唇典》由《收获》杂志首发后立即受到广泛关注,在2017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被评为长篇小说榜榜首。
2018年7月,《唇典》获第七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红楼梦奖”是华语文学的重要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当年与刘庆一起入围的作家还包括刘震云、连明伟、王定国、格非、张翎等。刘庆也成为继贾平凹、莫言、王安忆、闫连科之后第五位获得该项文学奖的內地作家。
“《唇典》出版后,很多朋友都和我说,‘口耳相传时代留下的经典’这个意象感觉非常雅致,以前反而没怎么听说过‘唇典’这个词儿。后来有一个做生态农业的朋友,觉得“唇典”的意象与食品类商品有契合之处,没想到查询后竟然发现,已经有人注册了‘唇典’,对应的商品是葡萄酒等酒类。”刘庆介绍。
刘庆。
作品名字被抢注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抢注无效
经检索发现,《唇典》获大奖之后不久,即2018年12月,河南人王某将“唇典”作为商标在使用范围为第33类的酒类中注册。
2019年,河南一家公司又在使用范围为食品饮料类的第29、30、32类将“唇典”注册为商标。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侵害了我的权益,我只能说他们还是挺有眼光的。”刘庆无奈地表示。于是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这些抢注的商标无效。
“刘庆作为文学作品《唇典》的作者,且可以证明在争议商标申请前,《唇典》小说就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出版,并具有较高知名度。争议商标‘唇典’与刘庆的知名文学作品名称完全相同,考虑到实践中,利用文学作品名称进行商业衍生商品或者进行服务开发已经成为现实且普遍的现象,争议商标核定使用的食品、饮料、酒等商品亦可成为文学作品的衍生商品。在此情况下,争议商标在核定商品上注册使用,易使相关公众认为商品来源于刘庆或者与刘庆有密切关联性,进而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误认。”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
24日记者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裁定王某、河南某公司在食品饮料等四个类别中抢注的“唇典”商标无效。
东北文化影响力提升
文学作品“商品化权益”亟待保护
“‘唇典’一词因获得‘红楼梦奖’首奖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使‘唇典’这一原本生僻的单一义项词汇,获得了独立、显著的新义项,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开始具有商标注册价值。‘唇典’的原意作为‘黑话’的义项不符合食品类商品商标的商业习惯,从‘唇典’一词新义项、社会影响力、显著性形成的时间上看,对方明显具有跟风抢注商标、攀附《唇典》知名度与侵犯‘唇典’商品化权益的故意。”刘庆“唇典”系列商标无效宣告案的代理人刘兴伟律师表示,刘兴伟同时是沈阳市知识产权协会秘书长。
“对商品化权益的保护大概分为三类,一是与真人有关的姓名、形象等,二是影视动漫作品的人物形象,三是作品的名称和构成要素等。前两类的保护比较常见,不管是之前的“乔丹”案,还是因为影视作品“哈利波特”“冰雪奇缘”“功夫熊猫”等引发的商标争议,都是关于具体的人和影视作品的,而“唇典”一案主张的是对知名文学作品的作品名称进行保护,这在商品化权益的保护中比较少见。一部作品是否具有需要保护的商品化权益,以及对作品的商品化权益应当以多大范围内进行保护,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作品本身的知名度,以及作品是否有转化为商品或服务的潜力。”刘兴伟介绍。
“现在我们东北文学在复兴,东北文化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其‘商品化权益’亟待系统的、整体上的保护。从专业角度看,作品《唇典》的名称完全符合进行商品化权益保护的要求,我们的主张能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支持,也说明‘东北故事’的影响力正日益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唇典》这部作品,通过法律的手段,反映出了其价值,认可了其影响力,也认可了其‘商品化权益’,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刘兴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