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赛道】
以实体经济振兴为根本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沈北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 马立东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办公室是沈北新区三大产业发展办公室之一,前身为虎石台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沈北新区锚定全区打造沈阳先进制造中心、为全市作出“四个示范”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结构转型、以科技创新带动动力转型、以数字赋能拉动质量转型,将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赋能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谋划推进了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为全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以建设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为抓手,不断扩大产业集群新优势
沈北新区以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等4条制造业产业链为抓手,推进龙头产业迭代升级、传统产业强链延链,打破了虎石台地区煤炭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产值占比由原来的约60%下降至30%,装备制造业产值则由35%逐渐增加到60%以上。2022年,盘活了闲置7年、占地面积2602亩的沈阳利源轨道车项目,全力建设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航宇等装备制造类项目已签约进驻,半导体靶材头部企业江丰电子沈阳工厂已投产,与之关联配套的恒润真空等企业也同步进驻园区。特别是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宏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实现当年签约落地试产,今年将启动二期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建成后将填补东北地区碳基负极材料空白。
以建设沈阳航空产业园为契机,不断开辟航空产业新领域
沈飞局部搬迁到沈北,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沈北新区抢抓这一历史契机,高标准建设沈阳航空航天城,先期启动建设沈北航空产业园,产业园规划了南北两个园区,绘制了航空新材料、精密加工等5条产业图谱,并与沈飞集团、沈阳航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已聚集了中航626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和40个研发平台,以及39名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和领军人物,先后引进了西子航空、天汽模、宝胜线束等50余家重点企业,航空产业创新港、沈飞航空复材、王向明院士团队未来飞行器中心等13个项目实现集中签约,2022年航空产业产值增长24%。预计到2025年,将围绕航空航天头部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
以建设沈北科教融合园为牵引,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
沈北新区聚焦全区打造国内一流大学城目标,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虎石台“职教城”、借力道义“大学城”,着力将科教融合园科创资源丰厚、青年人才集聚、数字建设先发的优势东引,在全省率先设立校地合作办公室,支持中国医科大学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组建8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成功打造出全市第一个双创5.0载体,促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开放大学、辽宁北软等高校与企业建立人才培育、实习实训、科技项目孵化等合作,培育产业技术人才近500人,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30%和21%,获批8项“揭榜挂帅”项目,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3%,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1%。同时,结合云汉数字小镇核心板块建设,推动天汽模、宝隆等13家航空企业开展分类合作,兼容沈飞和通用航空产品,企业自动化率升级至60%以上。目前,域内30%以上的企业已实现生产线及产品升级,到2023年年底可达到60%,预计增加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
下一步,沈北新区将紧紧围绕全市在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为全省作出示范以及全区建设“一区三城五园”的宏伟目标,聚力产业转型,奋力“争抢拼实”,全力推动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和沈阳航空产业园满园扩园、满产扩产,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集群,以引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成果,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沈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