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价,改革与不改革,会有不同的风向标。沈阳探索的人才评价改革,在当地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才雀跃,活力涌流。沈阳也成为东北地区人才净流入最多的城市,事实给改革以最积极热切的呼应。
如果沿用老办法,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那么大家容易在过去的成绩簿上躺平、熬资历,或者挖空心思搞论文、评奖项,摆一些华而不实的“塑料苹果”,经不起市场“不看广告看疗效”的检验。看似啥都“唯”,就是不唯实。那么多无文凭、无论文的工厂“土专家”、农村“田秀才”,有真本领、大贡献却难评职称,如此风向标,难道不该上前扭一下它的脖子吗?
“破四唯”归根到底是“破思维”,破掉不顾实际的思维定势。不唯,并非不管不顾,而是柔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刚性标准。其实,企业等充分市场化的用人主体素以实绩论英雄,早已树立不唯论文看业绩、不唯文凭看水平、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奖项看强项的评价导向。任人唯贤唯能,用工人的话讲,就是“能不能多出活、出好活”。改革,朝着主流民意,朝向现实需要,就不大会跑偏。
思维一变天地宽。沈阳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人才,不分畛域但求所用,营造出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创新生态。
新思维是一种大思维: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何必抱着“必唯所有”的执念?只要是给国家作贡献,即使跳槽外乡,决不吝惜培育、奖掖人才的投入。只要是给当地作贡献,即使身在外乡,也定然兑现与贡献匹配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