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门儿”已成为残疾人朋友口中的高频词,他们说:“有困难找‘对门儿’”。这其中饱含牵挂、关怀和暖心的帮助。尤其在残疾人有困难的时候,“对门儿”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们送去特别的“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有了“对门儿”就多了一份依靠
“铃铃铃——”姚琳感觉自己在做梦。已是凌晨2点,可是执着不停的电话铃声,还是让她从梦中醒来。她伸出退烧后酸疼的手臂,摸到了手机,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是“张阿姨”,她迅速接起了电话。
“琳啊,我儿子发烧39度。可是家里没有退烧药,他一直在说胡话,我实在害怕……”姚琳彻底醒了,因为家住沈河区滨河街道红巾社区的张阿姨,她儿子是智力残疾人,而他们则是她最亲密的“对门儿”之一。“张阿姨,你别着急,我这有退烧药,马上给你送去,等我!”
有了姚琳送来的退烧药,张阿姨心里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激动地说:“小琳啊,真是太感谢你了,有了你送来的退烧药,我就不害怕了。这么晚给你打电话,阿姨真是太难为你啦。”姚琳的到来,就像冬天里的暖阳,让张阿姨心里热乎乎的,无比温暖。
“对门儿”心中的牵挂
“8分钟了……15分钟了……”康平县糖坊村一组视力残疾人小周,迫不及待地推开屋门,拿到了15分钟前刚做好消毒的塑料袋。回屋坐在炕上,他打开塑料袋,摸到了熟悉的药瓶、药盒,那是他需要的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他赶紧吃下了药。
徐爽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也是很多残疾人的帮扶“对门儿”。小周知道,最近村里有人感染了奥密克戎病毒,徐爽得给残疾人送菜、送药,一定很忙。可是,有事找小徐成了他的习惯。所以当他发现降糖药没有了,就第一时间拨通了徐爽的电话……
其实,小周还想在拿药的时候和徐爽见个面,当面道一声感谢。可是徐爽担心他的健康,让等她走后15分钟再出屋取药,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小周的血糖降下来了,但心中的感动久久不能平息。
“对门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近日,家住铁西区重工街道开发社区的有精神残疾人的居民家中的电话陆续响起:“记得让咱家张英(化名)按时、按计量吃氯丙嗪和阿普唑仑两种药啊。最近疫情、病情双重影响,你们一定要注意放松,保持愉悦心情,有事就来找我。”“刘姨,葛大爷该吃奋乃静片了,千万别忘了。我怕大爷受疫情影响情绪出现波动,特别提醒您!”……
时刻不忘对残疾人的关照,早已成为张波的日常习惯。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张波每天都和他的“家人们”通电话,提醒他们按时吃药,详细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忙解决困难。一位残疾人家属开玩笑逗张波:“我家李海(化名)吃了药情绪安稳多了。可是你总这么惦记我们,让我的情绪非常激动,这可怎么办呀?”
“我是对门儿”,是经常响起的敲门声,是每天电话那头的亲切问候,更是遇到困难时最安心的坚实“后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市残联积极践行“两邻”理念,深入开展的“我是对门儿”双向选择助残帮扶行动,持续帮助残疾人解决疫情期间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护航,用爱心与责任心温暖了冬日的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