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沈城疫情防控到了最严峻最艰难的时刻,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陡然增多。此时此刻,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关键时刻,市卫健委党组动员部署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任务,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市医务工作者凝聚起超常之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斗志,守护万家灯火如常。
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安全、专业、有效的救治。图为12月20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正在为患者服务。
战“疫”一线
筑起坚强战斗堡垒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及时发出《致全院医务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全院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握职工思想动态,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号召全院党员干部克服困难、积极迎战、敢于拼搏、勇毅前行,夺取战“疫”胜利。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谁都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疫情的新形势让急诊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2月初,急诊的医务人员相继有人感染,无论是谁只要稍微好转,就主动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急诊科主任田绍强和护士长李颖,从12月5日开始吃住在医院一个星期没回家。之后因为不断有医务人员掉队,她们就每天凌晨1、2点离开医院,早上6点再返回医院接班,每天休息不足4个小时。田绍强即使发烧到40度也没离开岗位一天,她的婆婆和她的女儿一起发烧到40度,女儿几次打电话给她,哭着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都烧迷糊了……”然而面对大量重患,她还是选择了留下。
“只要我能站起来,我就可以上班”“我早上39度退烧了,我可以按时到岗”……急诊微信工作群中大家用最朴素的语言纷纷表达坚持工作的决心。急诊的医护人员们前一天还发着烧,第二天就拖着疲惫的身体换上防护服回归岗位。目前,急诊科党员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全员返岗坚守阵地,平均每天急诊量达到了150人次,最大能力救治患者。
组织需要的时候,就要践行使命和担当。
“还有什么比抢救生命更重要的事呢?当组织需要的时候,我们这些党员干部职工没有华丽的语言,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内科党支部书记兼心内一科护士长关红感叹道。从12月9日建立阳性病房以来,关红和心内一科主任徐健就没回过家。病房收治阳性患者126人,其中76个一级护理患者,患者量的剧增,不仅增加了医护的救治压力,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在阳性病房开诊的第二天,她和同事们就发高烧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因病离岗,都在咬牙坚持。关红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扎滴流,她知道重任在肩,告诉自己不能倒下。
护士杜妍在病房为患者处置输液时,突发胸闷,气短,周身大汗,当时血压瞬间升至160/100mmHg,心率更是达到了105次/分,心电图频发室早,这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硬是强忍着眼泪,只是简单吸了几分钟氧气,就又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大家都劝她休息一下,她坚定地说:“我不能倒下,我的战友需要我,患者更需要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而这只是几天来的战斗中的一个缩影,为了能多救一名患者,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角逐的战斗中,每个人都在接力奔跑。
让人安心
那一抹温暖的天使白
连日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广大党员干部不分昼夜、不顾辛劳奋战在防控一线,全力护航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寒冷的冬日,那一抹天使白,是让人温暖和安心的力量。
第一时间 发出“动员令”
在病毒肆虐的关键时期,面对医务人员迅速减员的压力,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七院党委第一时间向全院发出《致全体七院人的一封信》,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持续发扬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岗位就是阵地,在岗就要担当,做好自身防护,践行医者初心,护佑沈城百姓安康。医院不断调整应对措施,统筹安排医疗资源,既要把阳性患者救治好,也要满足阴性患者的救治需求,保障患者在疫情期间救治不停摆。
只要有需要 党员随时上
预防科科长杨劲松,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做事认真负责。每天汇总阳性人员信息核查,经常在夜间接到免疫室关于阳性人员的名单,负责联络市、区疾控中心,通知阳性人员隔离,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连续多天没有休息。还要关注全院发热人员情况,为各科室解答最新政策信息,经常在微信群里为职工发一些暖心的小贴士,缓解大家紧张焦虑的心情。
皮二科护士长吴爽,是一名曾经战斗在武汉雷神山十一病区的白衣战士。科室20名医护,相继感染17人,科里还有50余名患者需要救治,面对科室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吴爽在体温刚刚降到38度以下就返回工作岗位,为患者做处置,一上就是白连夜班。她说:“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上!”“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疫情!”
“最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夺冠前的冲刺最艰苦!”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七院医务工作者正全力保障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党员争先
化身无畏“阳”刚战士
在市第六人民医院抗疫前线的背后,还有一支后勤党支部的党员干部职工队伍。他们紧张而又小心翼翼地透支着体力,艰难地撑过一天又一天,只为了在后勤保障的岗位上为守护人民健康再多贡献一把力。
党员故事→责任
共产党员、后勤管理科科长李冬,车祸后回来上班不到一周,又被派到浑南院区参与验收管理。当医院领导找到他时问道:“你是后勤管理方面的行家,浑南院区急需验收并投入使用,你能上吧?”“能!”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回到岗位上,他立即到亚定点医院与管理方查验水电煤气供应情况,联系交费,确保水电和供暖安全有效供应,让亚定点医院管理人员安心接诊。当浑南院区验收使用成为医院最重要的工作时,他每天拄拐到浑南工地监督临时医用垃圾暂存点的建设,检查医疗废水处理站的投料试车情况。浑南院区工地路面仍是冻土,道路并不好走,好腿走路都小心翼翼,担心滑倒,而他拄拐硬是一天走上一万多步。他说:“后勤管理科就是这样的工作,我担起这份责任,就得把工作干好。”
党员故事→坚守
共产党员、浑南院区保卫安监科副科长陶宇,自浑南院区进入验收阶段以来,他便在两个院区来回跑。他以院为家,一有突发情况他都马上到场,即使发烧、嗓子说不出话来也依然坚守岗位。浑南院区消防监控系统的验收也是陶宇的重要工作,一有时间他就会去浑南院区,与工地安装人员学习和交流。他说:“多来是为了知道消防管线阀门的走向,多问是为了承担起以后的管理工作。”
支部的年轻同志被身边党员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斗争精神所感染,入党申请人胥亮同志甚至发烧到40.5度还在坚持工作,张家宁解除隔离后第一时间出现在中医康复门诊帮助患者取药。他们甘愿做白衣天使背后默默无闻的钢铁战士,铸牢保障链。
党的力量是通过每一名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的。他们早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只管向前冲!他们将继续以行动践誓言、以大爱护众生,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彰显白衣战士的英雄本色,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