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宇,德国留学归来,创办了沈阳安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S2iCode技术,深耕数字内容保护和信息安全防伪领域。2022年,该企业入驻沈阳数创工场,在数字经济领域“乘风破浪”。
龚佳乐,东北大学博士毕业,2015年创办沈阳森之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先后入驻东北大学东创空间、沈阳国际软件园,凭借可穿戴式动作捕捉系统“红”遍体育圈,并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供应商。
像孙宏宇、龚佳乐这样,把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献给沈阳,把不断创新迭代的科技成果落地沈阳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他们眼中,沈阳创新创业政策持续赋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他们大展拳脚、科技报国提供了广阔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坚持把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政策赋能
提升载体能级
11月7日,沈阳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近年来建立双创载体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以政策扶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创新创业载体提标升级,为创新创业团队和初创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沈阳市众创空间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沈阳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出台后,2016-2018年累计落实资金9387.44万元支持双创载体建设。2019年推出《沈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扶持政策实施细则》,2021年发布《沈阳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持续助力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量达到230家,其中国家级40家。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吸引了启迪科技园、北京双创街、中关村信息谷、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香江独角兽牧场等一批国内优秀孵化品牌落地沈阳。
金融助力
打造品牌活动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政策环境,强化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扩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全力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种类基金的产业链基金群,设立德鸿之星天使基金、众创天使基金等天使基金,筹建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金融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和密度越来越大。
“盛菁汇”常态化路演平台是沈阳用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凝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创新创业品牌。“盛菁汇”路演重在促进初创型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合作,目前已举办48场路演,每场都吸引到20余家投资机构及天使投资人,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数千万元资金支持。
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地方赛,沈阳创新创业大赛选育优秀项目,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和研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的大赛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国赛优秀企业奖。2022年,和研科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完成B轮融资。
模式创新
助推产业升级
沈阳鼓励各区县(市)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产业需求,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双创发展新模式,推动骨干企业、产业园区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与本地区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创新创业载体,不断拓展双创空间,释放双创潜力,促进创新创业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双创+产业园区”模式受到创新创业者青睐。沈阳国际软件园建立了“平台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园区生产”的服务机制,打造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相互赋能,协同成长的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目前,沈阳国际软件园入驻企业达1480家,其中全国细分市场领军企业30余家。作为“北方算谷”核心区,沈阳国际软件园(二期)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正紧锣密鼓建设之中。沈阳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对于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者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北京双创街控股有限公司陆续打造了沈阳科技创新中心、沈阳市皇姑区融合创新中心、沈阳科创工场、沈阳数创工场等4个双创孵化项目,形成“平台+智库+资本+产业IP+孵化器”的体系,入驻企业400余家。
北京双创街东北大区总经理刘诗奇认为,以产业引领,是创新创业孵化培育的升级版。“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京沈对接、联动,把北京的创新资源引进沈阳,推动建立产业集群。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引育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