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沈北新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扛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打造“四个示范”、建设“三新三城”、实现“三大目标”的光荣使命,始终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在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围绕这一精神内核,沈北新区将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一区一城五园”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的场景正在呈现……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沈北新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扛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打造“四个示范”、建设“三新三城”、实现“三大目标”的光荣使命,始终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在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围绕这一精神内核,沈北新区将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一区一城五园”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的场景正在呈现……
一区·打造生态文旅示范区
核心
目标
旅游是沈北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依托全区自然生态禀赋和文旅产业优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核心理念坚持以文化城、以旅彰文,深挖中共沈阳市委旧址、马刚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打造文化引领、旅游驱动、品牌赋能、产业集聚的数字文旅体验示范区,建立“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工业”等多渠道、双向赋能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好明长城白家台烽火台修缮等具体工作,着力打造春赏花、夏戏水、秋看画、冬玩雪的“四季游沈北”品牌,实现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公园”。
创新
举措
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蒲河生态廊道为轴心,着力构建以方特欢乐世界、七星海世界等为特色的南部娱乐体验主题区,以辽河湿地公园、石佛寺水库为特色的北部生态体验主题区,以七星山历史遗迹、稻梦空间农耕文化为依托的西部文化体验主题区,以怪坡、石人山、虎园为特色的东部旅游观光体验区,以新城子北汤温泉等为特色的中部温泉康养区,形成错位化、差别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做实“文化+旅游”,场景化打造城市书房,构建“1+3+10+N”四级城市书房体系,将阅读空间嵌入沈北每个角落。创新“文化+创意”,依托“大学城”及稻梦空间等知名景点,建设画家村、艺术村和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探索“文化+工业”,依托辉山乳业、克拉古斯、康福食品等A级工业游景区,以景观手法赋予工业文化与环境新生,展现沈北工业文化发展特色。
全力塑造文旅品牌推动旅游资源开发集约化、产品多样化、服务优质化,推出20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坚持开展冬季冰雪温泉节、蒲河群众文化艺术节、锡伯族泥地龙舟节、蒲河国际马拉松等大型品牌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沈北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六要素”,实行智慧交通、5G网络、 WIFI、二维码、定位导航系统等全域覆盖,率先在文旅市场实施场景应用,争创全市示范标准。
一城·打造沈阳航空航天城
核心
目标
依托沈飞局部搬迁机遇,推动“人、城、产”深度融合,打造以航空产业为主,集航空科研、教育、旅游、居住、商业等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数字、低碳、智能、绿色航空航天城,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空天新技术策源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生态城、沈阳新一轮稳增长的关键引擎。年底前,务必要完成沈阳航空航天城初步概念规划。
创新
举措
高标准谋篇布局组建国内一流行业专家规划团队,全面梳理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深入开展行业分析,明晰产业发展关系、产业体系构建及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到2022年底,完成沈阳航空航天城初步概念规划。
着力导入产业项目精准制定招商方案,引导优质产业项目集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级政策,制定入园企业用地、人才引进、税收奖励等相关政策,为项目引进及产业导入提供有力保障。到2025年,本地配套率达到65%以上。
加强先导园区引领加快推进沈阳航空产业园开发建设,全力推进一期工程立项审批、土地征拆、工程设计、基础设施配建等工作。到2024年,首批入驻园区重点项目形成产能。
五园·打造沈北科教融合园
核心
目标
作为全市创新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汉小镇”为核心,按照“一带、一轴、两城、三区”设计空间布局,推进创新生态、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动能转化新高地、协同创新首选地和青年人才集聚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生态。
创新
举措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以云汉数字小镇为先导区,引导运用社会资本,着力推进欧施盾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基地等31个已集中开工项目,加快推进“数字汇客厅”等数字经济项目,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
做优成果转化服务加快沈北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到2022年底,建成1座综合服务中心和2座中试车间。以虎石台、新城子南北两大片区为重点,着力打造航空产业创新港、人才实训中心等重大平台载体,努力成为沈阳先进智造产业高地。
突出打造“双创”集群建好用好光谷创客公社+中电智谷,加快推进智慧湾(沈北科创中心)建设,健全双创5.0“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重点推进中电光谷OVU创客星和辽宁开放大学智造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
打造沈阳航空产业园
核心
目标
立足航空强国建设目标,以“人才+项目”为主营模式,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共享平台,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空产业基地、航空全产业链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引领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成集产业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航空科创硅谷。
创新
举措
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源重点借助中科钛领平台主动引入国内15家科研院所、14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重点课题研究组等,通过产研融合进行成果转化;积极引入并储备一批可转化的国际产业资源。
搭建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建立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做好科研院所专家资源发布、科技成果发布、企业需求信息收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成果交易实施等,有效组织、科学管理关联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技术能力、技术成果等科技资源。
加大龙头企业引领力度以沈飞局部搬迁为契机,围绕“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思路,构建在龙头总装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新格局,优先匹配热表处理、3D打印等产业,带动航空产业集群能级整体跃迁。
打造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
核心
目标
立足制造强国目标,聚焦“三园区三平台一中心”(精密制造园、轨道交通园、智能制造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产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喷涂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好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入园,将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中心重要承载地之一。
创新
举措
着力打造“三园区”精密制造园,以富创集团为重点,引进精密加工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托半导体靶材头部企业江丰电子,建设沈阳北部半导体产业集聚区。轨道交通园,引进央企轨道车项目,建设年产100辆铝合金车体总装基地。智能制造园,依托中宏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全产业链;加强与沈阳航空产业园联动,打造沈北新区航空走廊。
积极构建“三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五轴、七轴高端数控机床为重点,建设全国精密制造共享平台。生产服务平台,重点布局研究院、研发实验室、测试和检测平台等,做好做细金融、财务、法律、物流、商务等配套服务。生活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包括150套公寓、5栋宿舍楼、食堂、超市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周边700套住宅用房、学校、医院等。
加快建设“一中心”全力推进喷涂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推进2.8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建成全市最大的喷漆、烘干间,成为沈阳汽车、航空及轨道车整体喷涂公共服务中心。
打造沈北生物医药产业园
核心
目标
聚焦“东北药谷、科创蓝湾”目标,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智慧创新港建设,积极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区域实现联动发展,加大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和其他细分产业领域优势企业引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创新
举措
构建生态体系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特点,构建国内产学研合作平台、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平台、人才引进与保障平台、投融资金融服务平台、CRO/CMO企业等专业生产和服务体系,实现体系建设走在国内前列。
强化区域带动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区域实现联动发展,积极导入生产性和服务性企业,培育和发展供应链前端和高附加值产业。通过集聚先进健康服务业企业,促进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医疗健康保障水平。
加快龙头企业引育着力推进园区特色优势产品品牌建设,采取产业链延展和以商招商等模式,加大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和其他细分产业领域优势企业引育,带动项目数量和规模跃升至国内同类型园区前列。
打造沈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核心
目标
依托东亚种业、谷雨种业、华美畜禽等企业,加紧推进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持续推动冬冬食品、青花酱油等“老字号”改造升级,着力优化精深加工工艺及设施装备,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预制菜等高附加值和地理标志产品,构建高质量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创新
举措
做强现代种业依托东亚种业、谷雨种业、华美畜禽等企业,重点推进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业、设施蔬菜种业和优良畜禽种源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良种繁育体系。到2025年,打造5个以上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建成5个以上现代化种养业良种生产、繁育、制种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水稻、高产玉米和设施蔬菜新品种10个以上。
做深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中粮香雪、越秀辉山、双汇食品、希杰生物等企业,重点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园和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构建高质量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引进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新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家、老字号食品和绿色食品品牌10个,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做大数字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涉农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大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着力建设数字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和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数字农业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5000亩以上,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数字农业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做优现代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推广科技特派员、专业服务机构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企科教联合体技术转移转化等机制,构建立体化科技金融体系,营造多维度创新创业生态。到2025年,建成5-10个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引进顶尖人才团队2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个以上。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沈北新区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