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攻坚克难、较真碰硬,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康平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喜迎二十大 康平这十年”专栏,重点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平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坚定广大干部群众拼搏进取的信心决心,今天推出——旅游篇:构建“卧龙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拓展七大特色旅游产业。
▲记者 王海浩
“旅游兴县”是我县四大战略之一。十年来,我县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优化“百里绿廊、千顷湿地、万亩松涛、大漠风光、辽金古韵”,充分展示“北国生态景观和壮美风光”,着力打造沈阳人的“世外桃源”和辽宁人不愿错过的“诗和远方”。
2011年7月,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到我县调研时,着眼于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作出推进卧龙湖生态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将卧龙湖生态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上升到“沈阳战略”,确定了“五年出形象、十年大跨越”的总体目标。如今,卧龙湖生态风景区水草丰茂、鸥鹭翔集,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实现“十年大跨越”目标。
市民于会湘介绍说:“康平老人们都知道,卧龙湖以前叫‘西泡子’,是一片沼泽地。这几年规划得越来越好了,有健身器材、游玩项目,还有游船。现在不但康平本地人愿意来溜达,还有外地的旅游团来观光。”
▲市民 于会湘
据市民介绍,十多年前,卧龙湖还曾干涸过。经过十年来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持续大规模生态修复,终于摆脱湖水干涸、沙尘四起的生态困境,水面恢复到120平方公里左右,重现水草丰美和千年渔猎盛景,成为东北生态重要涵养区。如今,卧龙湖生态风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胜地。这里春有碧水连天,涛涛蒲草在霞光中摇荡;夏有蝉鸣鸟叫,红荷千顷,白帆点点;秋有渔歌阵阵,蟹肥鱼美;冬有寒冰映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沈阳卧龙湖生态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博说:“我们景区不断提升旅游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景区景观、生态进行保护建设,极大改善了景区环境和接待条件,使景区的档次和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20年,卧龙湖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并获得最受欢迎的沈阳十大旅游景点称号。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现已成功举办八届,被誉为‘中国大辽文化第一冬捕’。”
▲沈阳卧龙湖生态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洪博
十年来,我县构建以卧龙湖为核心的“卧龙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山、水、林、田、湖、沙、冰”七大特色旅游产业,加快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旅游格局。如今,无论是沈阳最高峰——巴尔虎山、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还是辽宁省母亲河——辽河,都已经成为康平自然旅游资源的代表。
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负责人李子帅介绍说:“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是科尔沁沙漠的一部分,风景独特。我们景区集生态科普和户外探险于一体的旅游模式,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负责人 李子帅
郝官屯镇党委副书记冯伟男说:“郝官屯镇通过这十年间生态开发与改造,打造了景观花海、青龙草原、河口湿地等多处景观,与辽河交相辉映,辽代古塔周边新建了祺城荷韵、祺州城遗址公园,翻修了民俗展示馆,将历史文化展示得更加立体丰富,形成了‘依山傍水’的旅游新线路,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郝官屯镇党委副书记 冯伟男
每逢节假日前后,巴尔虎山都会迎来游客高峰。位于巴尔虎山脚下的黑山村的村民们深有感受,他们在山脚下摆摊叫卖,增加了经济收入。
西关屯乡黑山村村民迟美德说,巴尔虎山现在建得越来越好。在端午节的时候,登山的人特别多,村民们在山下摆摆摊,卖点农产品,一天大约能挣个三四百块钱。
西关屯乡人大主席关有明告诉记者:“以浓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引擎,充分利用巴尔虎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目前,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已完成了巴尔虎山景区上下山道、凉亭、山门及其沿线景观节点工程,以巴尔虎山景区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格局初步形成。”
▲西关屯乡人大主席 关有明
大美康平,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极具韵味的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辽金文化和辽北风土人情让康平既有“生态”又有“业态”,加快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旅游格局。
沈阳卧龙湖湿地科普馆副馆长王志波介绍说:“湿地科普馆将通过多元化的体验手段,更多地融入校园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湿地科普馆的优势,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湿地的巨大作用,将湿地科普馆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科普教育实训基地,让湿地科普馆成为全日制教育有力的辅助力量。”
▲沈阳卧龙湖湿地科普馆副馆长 王志波
康平博物馆副馆长胡荣繁说:“迄今为止,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接待旅游团体、访问团体1000多个,为游客展现了康平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从二千五百年前有人类驻足到顺山屯文化类型,再到辽代祺州遗址与三王建县的康平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挖历史,讲好康平故事,传送文化信息,传承文化精髓,传递文化情怀,传输文化自信。 ”
▲康平博物馆副馆长 胡荣繁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十年来,我县不断培育壮大果蔬采摘、都市休闲等乡村旅游模式。方家屯镇借助地理位置优势,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
方家屯镇党委委员唐利说:“十年来,方家屯镇以寒富苹果采摘节为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加强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特色农业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方家屯镇党委委员 唐利
▲记者 王海浩
图片及视频来源:康平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