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辽宁 > 正文

辽沈观澜 | 英雄长眠家国土,精神永存天地间

0
分享至

9月17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翠柏葱郁、苍松肃立。跨越70余载,又有88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终归故土,在祖国大地上安息。


(图为2022年9月17日,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现场。)

建于1951年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门安葬和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烈士的陵园。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123位的战斗英雄长眠于此。自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连续9年共同实施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与战友们同眠。


(图为2022年9月17日,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鲜花。)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长达百米的英名墙上,镌刻着19.7万余名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低回的《思念曲》,把人们的思绪拉回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每当92岁的志愿军老兵程茂友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都要提起这样一个名字:“陵园的烈士英名墙上,有一个叫胡根基的,是我的战友。我记得当年他在牺牲前,大声喊了一句,‘班长,我没白活17岁,祖国万岁’!”

黄继光牺牲时21岁,邱少云牺牲时26岁,杨根思牺牲时28岁……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他们把青春的热血抛洒。据统计,作为“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沈阳有近4万满载人员和物资的车皮在沈阳编组、中转开赴朝鲜;7400多名热血青年参军,3000多名技术人员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修复桥梁、运送物资;全市有数万人参加输血队……

牺牲时,他们最牵挂的是祖国的亲人。70多年来,祖国的亲人一刻未曾忘记他们。英雄精神始终照耀着沈阳这座城市,崇尚英雄的传统在沈阳一直延续。

1953年,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遗体运抵沈阳,从公祭地点到烈士陵园,绵延7公里多的路上,数十万市民冒着寒风,肃立大街两旁。

2022年,绵绵秋雨中,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到烈士陵园,30多公里的长街,各界群众手持国旗、鲜花、横幅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沿街的大屏、出租车的灯牌纷纷亮起“英雄回家”。


(图为2022年9月16日,沈阳群众夹道迎接英雄回家。)

9月16日,当看到接迎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运-20专机在两架歼-20战机的护航下,缓缓降落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抗美援朝烈士遗属祝江波的脸上早已分不清是雨是泪,“他们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不忘。”

从2014到2022年,志愿军老兵李维波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迎接烈士回家的队伍中。“我活着回来了,战友们却在异国他乡长眠70多年,希望他们今天回来看看祖国的繁荣强大!”看着载着烈士棺椁的车队缓缓远行,90岁的老人泪光闪烁,仿佛又看见了70多年前,一个个熟悉的面庞,他们戴着红花,穿着军装……


(图为9月17日,邱少云烈士墓前鲜花盛放。)

人们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在表达中传递真情,用实际行动,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70多年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观、祭扫的各界人士超千万人。每逢清明,党员干部、各界职工、学生纷纷到陵园祭拜烈士。

抗美援朝期间,“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武器”。在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感召下,抗美援朝精神与劳模精神在沈阳合二为一,沈阳的工业在战争中实现发展。70多年后,传承英雄精神的沈阳儿女以新时代的“大国重器”告慰先烈:2021年,电影《长津湖》热播,烈士杨根思墓前出现了一架“歼-15”模型;2022年,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的青年技术工人方文墨和同事们前往烈士陵园祭扫,他们把孙生禄烈士的墓碑擦拭干净,把一架沈飞生产的先进隐身战机“鹘鹰”模型放在了墓前。

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前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举行了一场名为“英雄战地家书·英雄回家——致敬最可爱的人”的朗诵会。人们在志愿军烈士墓前,重新读起他们在硝烟里写下的家书:“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大家均表决心要打好出国第一仗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图为2022年9月17日,志愿军老兵向志愿军烈士献花。)

烈士墓前,鲜花盛放。英雄品格,后继有人。

志愿军老兵在少先队员的搀扶下,缓步来到英名墙前为战友献上一枝菊花。“爷爷奶奶们曾经都是战场上的英雄,他们现在老了,那就换我们保护他们。我要以他们为榜样,更加努力学习,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沈阳市皇姑区陵西小学六年级学生袁沐阳说。

88岁的志愿军老兵马秀祥17岁参军,18岁入朝作战。他自豪地说,“攻打老秃山时,山坡上的石头都被打掉1米多厚,但是我们的战士意志非常顽强!我一直用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子女,现在家里三代都是军人。”

最好的告慰,莫过于薪火相传。

英雄长眠,精神永存。英雄的骨血融入城市的泥土,英雄的精神滋养城市的血脉,英雄气质成为沈阳城市的品格。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烈士的英雄誓言,也已成为新时代沈阳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

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呼唤英雄精神,新时代攻坚克难需要英雄精神。“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就是要引导全市上下涵养英雄之气、再创英雄之举,更加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更加迸发寻标、对标、达标、夺标的精气神,更加坚信“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走好沈阳新时代赶考之路、奋斗之路、光荣之路。

从歼击机到乙烯三机再到深潜机器人,这些大国重器都在沈阳首产;从“嫦娥”探月到“祝融”探火再到“蛟龙”入海,这些非凡时刻总有沈阳身影……如今的沈阳,正在点燃永不熄灭的创业之光、踏上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重现灯火通明的创业场景,续写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时代新篇章。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考575被扫地出门后续,品行恶劣,骂人六亲不认,难怪父母心狠

高考575被扫地出门后续,品行恶劣,骂人六亲不认,难怪父母心狠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7-09 18:08:10
曝71岁知名港星患癌仅剩几个月命,妻子笑称是报应,本人火速回应

曝71岁知名港星患癌仅剩几个月命,妻子笑称是报应,本人火速回应

开开森森
2025-07-09 15:16:09
越来越多商场,开始被抛弃了

越来越多商场,开始被抛弃了

真叫卢俊
2025-06-17 11:02:22
43岁阿隆索崩溃摇头!回击质疑:恩里克都带巴黎2年了 我才3个月

43岁阿隆索崩溃摇头!回击质疑:恩里克都带巴黎2年了 我才3个月

风过乡
2025-07-10 06:58:00
伊朗,求捶得捶

伊朗,求捶得捶

战争的艺术
2025-06-19 20:30:49
全球第一爆剧,可惜还是烂尾了

全球第一爆剧,可惜还是烂尾了

独立鱼
2025-07-06 23:58:28
明天11点,杨翰森首秀!记者爆料首发,PK勇士冲10+10,CCTV不播

明天11点,杨翰森首秀!记者爆料首发,PK勇士冲10+10,CCTV不播

侃球熊弟
2025-07-11 00:22:53
中方向以色列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向以色列提出严正交涉!

环球时报新闻
2025-07-09 21:39:13
养老金调整通知正式公布,涨2%!企退养老金3257元,能涨160元吗

养老金调整通知正式公布,涨2%!企退养老金3257元,能涨160元吗

兴史兴谈
2025-07-10 17:39:22
不想生孩子就被男友甩了,公平吗?网友:要是男的能生育,该多好

不想生孩子就被男友甩了,公平吗?网友:要是男的能生育,该多好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7-11 00:20:04
知名国酒爆雷,纯酒精兑水,标注年份你说了算,成本10元卖899

知名国酒爆雷,纯酒精兑水,标注年份你说了算,成本10元卖899

毒sir财经
2025-07-08 13:30:27
新自由主义在阿根廷:怎么样了?

新自由主义在阿根廷:怎么样了?

戈多的叹息
2025-07-09 13:51:32
1941年李讷贴身保姆被奸杀,保卫部:排队去洗澡,巧妙找出真凶

1941年李讷贴身保姆被奸杀,保卫部:排队去洗澡,巧妙找出真凶

纪实文录
2025-07-03 18:00:55
80万钻戒借表姐结婚,第二天却说被偷了,我微笑说是塑料的,她愣了

80万钻戒借表姐结婚,第二天却说被偷了,我微笑说是塑料的,她愣了

眼泪博物
2025-07-08 17:36:15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如今,谁也救不了44岁的宋小宝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如今,谁也救不了44岁的宋小宝

墨印斋
2025-07-08 05:24:55
没有遗言留下!去世当天还在剪彩、带货,杨少华真的被儿子过度“消费”吗?

没有遗言留下!去世当天还在剪彩、带货,杨少华真的被儿子过度“消费”吗?

新民周刊
2025-07-10 14:05:19
再见姆巴佩!球迷送嘘声!加盟皇马,耽误三大巨星,佛爷后悔了

再见姆巴佩!球迷送嘘声!加盟皇马,耽误三大巨星,佛爷后悔了

阿泰希特
2025-07-10 11:33:16
爷爷高温天卖荔枝中暑呕吐,19岁的孙子崩溃大哭

爷爷高温天卖荔枝中暑呕吐,19岁的孙子崩溃大哭

观威海
2025-07-09 19:05:07
“网号网证”本月全国推行!鼓励各家App积极接入

“网号网证”本月全国推行!鼓励各家App积极接入

电脑报
2025-07-08 21:09:48
23年恩爱抵不过残酷现实?73岁梁锦松开始衰老,47岁伏明霞仍娇艳

23年恩爱抵不过残酷现实?73岁梁锦松开始衰老,47岁伏明霞仍娇艳

娱乐看阿敞
2025-07-09 14:41:20
2025-07-11 02:39:00

头条要闻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何上调2% 人社部发文回应

头条要闻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何上调2% 人社部发文回应

财经要闻

潮玩规模破千亿的幕后故事

体育要闻

白衣生涯最后一舞,但魔笛的故事还没结束

娱乐要闻

宋佳,真的好叛逆!

科技要闻

Grok4最贵订阅月费2千,会不会三观不正?

汽车要闻

靠谱奶爸的底气 乐道L90静态体验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数码
时尚
亲子

教育要闻

劝退:中外合作办学坑太多,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叫西浦&宁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炎炎夏日, “瓶盖散热法”在新本上失效了?

我完美的发型被回南天做局了……

亲子要闻

老婆怀孕了想吃40元一斤的草莓,经济一般该买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