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警铸剑,砥砺使命初心;擎旗奋进,不负党和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办学治校总方略和人才培养总遵循,坚持党建统领、凝练办学特色、深化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大刑警”育人格局,积极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安人才培养基地、警务理论创新基地、公安科技研发基地、在职民警培训基地,“特色鲜明、世界前列的一流警察大学”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了新成效。
忠诚铸魂,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对党忠诚是办学治校的根和魂,是融入师生血脉的红色基因。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作为公安队伍的主要源头和重要基地,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始终坚守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底线。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共同筑牢忠诚教育认识基础和思想自觉;以入学模块化教育、党团常态化项目和毕业季系列精品活动为载体,协同推进融入式忠诚教育;以公安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发挥大型安保工作育警铸魂作用;以培育学生警察职业精神为主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教育;以学习训练正规化、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内务卫生标准化为途径,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模式的首创优势。
学校始终坚守“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校训精神,先后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学校毕业生特别讲忠诚、特别敢担当、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杰出学员,千余人次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数百人被授予全国公安一级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模、全国公安百佳刑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专业铸剑,永葆刑警办学本色
学校致力于建设“中国刑警的最高学府”,坚持在犯罪治理和刑事执法领域做专、做精、做深、做实,服务于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顺应新时代公安工作新要求,围绕人民警察预防、控制和侦查犯罪活动的职责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具有鲜明公安特色和刑警本色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积极推动学科专业资源整合,建立了三大专业群:推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强专业(专业方向)整合,建设刑事科学技术(法庭科学)专业群;密切关注犯罪基本行为方式的发展变化,确立犯罪侦查与治理一体化的理念,探索建立犯罪侦查与治理相融合的大侦查格局,建设侦查专业群;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不断发展与信息技术高度关联的新型侦查技术类专业,建设新型侦查技术专业群。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5个。
学校紧密围绕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建设道德品格、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三大培养体系。特别是将“4+1”专业能力(犯罪现场勘查能力、侦查办案能力、治安案件查处能力、执法执勤体能和攻防博弈技能等四大基础能力+某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专深专精的专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努力造就更多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警务专门人才。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刑警学院培养“大刑警”人才的定位、特色和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生入学后进行警务化训练
实践砺刃,服务引领公安实战
实战是公安院校的办学之要、力量之源。从创建伊始,实战导向就成为了学校办学的独特基因,并作为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传承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融入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立足新时代公安工作实际需求,把教学、科研与实战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与沈阳市公安局签署校局协议,在全国公安院校中率先开展“同城一体化”战略合作,探索互设“虚拟岗位”、互为“编外力量”,实现教学、科研和办案工作与公安实战的无缝对接;践行“教学与训练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实战化教学理念,完善实习见习、实验实训、创新项目、社会服务、第二课堂“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全国13个公安机关共建校局合作平台,建有53个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以实战内容为核心的教学、学术、文化活动,创立“警院大讲堂”教育品牌,为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素材,引发了师生强烈思想共鸣和职业认同。
按照实战需求,学校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公安部技侦局联合开办“技侦班”,培养输送了大批实战急需人才。同时借助建在学校的全国技侦、禁毒2个警种培训基地和刑侦、经侦、网侦、禁毒4个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5个省部级实验室的平台资源,年均培训民警8000余人,在全国公安机关赢得了良好口碑。此外,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公安部首批重点鉴定机构,始终保有一支在全国公安院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司法鉴定队伍,为地方各级公安机关解决了大批疑难案件和棘手难题,赢得了广泛赞誉。既锤炼了教师队伍、反哺了学历教育和科学研究,又充分发挥了学校服务实战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名师引航,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优良传统,先后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引领实战发展、享有盛誉的“大师级”专家,包括全国“文检泰斗”、刑事相貌学创始人、指纹学奠基人等。其中,“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首席弹痕专家、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侦专家崔道植,被誉为“中国当代福尔摩斯”。如今,一批批青年骨干和专家型教师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进一步明晰了师资培养发展理念,提出了“培育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让“公安专业教师成为专家、基础教学教师成为学者”的教师培养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修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设立教学型教师岗位,并在教学业绩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研究,着力开展个性化指导。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加强对新进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设计不同类型、年龄段、专业领域、职称等级的专项培训。举办外警培训项目106个,为101个国家培训了2318名警务人才,培训数在全国公安院校中稳居首位;牵头成立“辽宁公安事业发展联盟”“辽宁网络安全执法协同创新中心”“新时代犯罪治理研究中心”,提供高层次智库服务;创建“侦查学与法庭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品牌,国家安全重点专项申报中,牵头2项国家重点项目,参与5项专项课题,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教师代表队在前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名教师在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使命任务,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为维护国家安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公安专门人才;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双一流”建设和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构建一流公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科学研究、智库研究,努力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警院方案”;进一步融入辽宁振兴,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与落实辽宁振兴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夯实与辽宁省各级公安机关、地方政府等合作基础,瞄准辽宁事业发展特别是公安事业发展理论课题和实战需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高效咨询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