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年初以来辽宁海事局在疫情防控、物流保通保畅、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
辽宁海事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季军介绍,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辽宁海事局立足海事职能,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主动融入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大局,助力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年来,辽宁海事局主动融入辽宁自贸区建设,围绕船舶通关便利化及危险货物查验等方面陆续提出了八项创新举措。其中“集装箱班轮分级管理制度”被评为自贸区第五批全国复制推广试点。
“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机制”被列入全国复制推广经验,在国内率先试点国际航行船舶办理进口岸审批告知承诺制,首创推出口岸危险货物“谎报瞒报四步稽查法”,在全国海事系统内率先试行海事行政检查裁量基准。在全国率先开辟“海洋污染物运输绿色通道”,帮助相关企业以非限制性货物方式出口海洋污染货物,通过节省物流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按照大窑湾口岸运输3000标箱的海洋污染物来测算,保守估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经济成本375万美元,减少物流时间6000个自然日。该案例成功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也是唯一入选的海事服务自贸区建设相关案例。
在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积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辽宁海事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开展审批项目“一站式服务”,推广使用海事系统“一网通办”电子政务平台,推进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全国通办、船舶临时审核发证业务“一日办结”、船舶登记业务“四证并联”办理等惠企便民举措,减少申请材料43项、优化申请材料21项,行政审批时效提速至法定时限的40%,为航运企业大幅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服务保障大连湾海底隧道重大民生工程方面,结合北方海域大型涉水工程施工作业纬度高、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辽宁海事局以“安全管理专职化、安全保障项目化”的工作思路精准施策,保障每个管节丝毫不差的成功对接,助力施工效率提升20%以上,管节安装作业多次刷新国内用时最短纪录。服务保障庄河海上风电重大民生项目。通过“一个机构主导、一系列制度支撑、一个窗口对外”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风电工程用海、交通用海、渔业用海间的相互影响,为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保驾护航。2021冬至2022年春,该局共安全保障船舶装卸煤炭3250.5万吨,LNG13.5万吨,LPG59.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