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柔情——孟繁辉
30天!安全转运77次!这是现年58岁的康平县人民医院120车队队长孟繁辉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记录。每次120电话铃声响起,迅速拿起车钥匙,穿戴好防护服和面罩,快步跑向救护车……如此情景成了他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常态。
初春三月,疫情骤起。康平县人民医院将一台120救护车设为特殊的转运车辆,专门转运预检分诊发热症状患者和重点地区来(返)康平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疫情当前,我当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最艰难的事情由我来扛。”本来,退居二线的孟繁辉可以不再驾驶车辆,可是在120车队,年轻的同事在他眼里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他舍不得让他们去冒险。凭着30余年驾龄练就的过硬的驾驶技术、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他成为这台转运车唯一的司机。
身为党员,从“非典”到“新冠”,孟繁辉始终冲锋在抗疫一线。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吃住在医院,一天到晚24小时待命,一有任务就出发。3月份到现在,他共转运发热患者和重点地区来(返)康平人员77次,最多一天转运七批患者。一次,他独自一人穿了9个小时的防护服,将一名重点人员送往吉林省,当天往返840公里,未曾下车喝一口水、去一次厕所。
作为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孟繁辉心中也有柔软的一面。老母亲年逾九旬身体欠佳,日夜思念儿子。但为了疫情防控和家人的健康安全,他只能在短暂的空闲时间给母亲打个电话,通过手机视频看母亲一眼。当有人问他疫情结束最想做什么时,他轻声说:“回家多陪陪老母亲。”
以命搏疫——宋景海
“警服在身,责任在肩!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老共产党员、有着35年警龄的老民警宋景海的战“疫”宣言。
宋景海是市公安局大东分局新东派出所的一名民警。2021年5月,宋景海被确诊为肝癌,每天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可他依然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地奉献着。
面对大东区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虽然警力紧张,但考虑到老宋的身体状况,派出所领导并未安排他参与封控区域执勤。当听说所里人手不够、时常有人连轴转时,他毫不犹豫,主动请缨,投身抗疫。出发前,他跟妻子通电话,告诉她目前的疫情严峻形势,表明自己决定去一线执勤、以所为家的想法。“放心吧!你在一线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呢!”妻子简简单单的话,让老宋瞬间湿润了眼眶。
每天,他同医务人员、街道干部相互协作,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3月24日,大东区升级为管控区,开启了战时防控,实行“两点一线”,非必要不离开的战时工作状态。他被重新分配到新东派出所辖区内的强晟家园执勤。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他拖着带病的身体,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从未休息过一天,也从不叫苦叫累。与他一起执勤的年轻民警都说:“宋大哥严格遵守勤务纪律,检查认真细致,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刚开始禁止小区人员通行时正赶上居民下班晚高峰,突如其来的封控引起了部分居民的恐慌,院内秩序显得有些混乱。宋景海到达现场后迅速穿上防护服,用手持扩音器喊话安抚小区居民,讲解防疫政策,劝离聚集人员。第二天一早,他又早早来到执勤岗位,为被封控的居民讲解防疫政策,劝导小区居民配合防疫,防止居民违反防疫要求私自离开小区。之后的每一天,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园区内聚集的居民进行劝返,对进出的工作人员认真进行防疫消杀,配合防疫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居民核酸检测。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使现场工作人员疲惫不堪,更何况年近花甲、病魔缠身的老宋?宋景海以命搏疫的表现,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正如那句曾经流行的歌词所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公益抗疫——李雪飞
我们身边,有一个叫沈阳市普助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慈善公益组织,它的创始人、现任党支部书记叫李雪飞。
2008年汶川地震,正在四川读大学的李雪飞便到附近灾区做志愿服务,这也是她的“公益元年”。2016年,她辞去了在常人看来本还不错的工作,专心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并于2017年5月登记成立了“沈阳市普助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普助公益”)。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并带动爱心力量一起资助寒门学子,累计为130余名贫困学生捐赠助学金70多万元。“闲不住”的她还在乡村建设了6个留守儿童“益”站,通过开设学业、兴趣、安全、心理、社会等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真情陪伴、安全守护,燃起对未来的信心与渴望,累计服务超过8万人次。2019年末,普助公益经评估获得沈阳市5A级社会组织,旗下志愿者达3000多人。
新冠疫情放慢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没有让李雪飞停下公益慈善的脚步。从2020年初到本轮新冠疫情,她“一次不落”地第一时间组织支部党员、志愿者投入本地区防疫工作,带领党员、志愿者组成防疫小组,深入社区、村屯、学校,配合开展防疫消杀、疫情排查、防疫宣传等工作。至今,累计对5000多个居民楼单元及平房区、驻街单位、周边商户、学校幼儿园等进行防疫消杀,受益居民达10万余人。
本轮疫情发生后,李雪飞第一时间发出志愿者招募通知,带领党员、志愿者组成“普助公益防疫先锋志愿服务队”,按照就近就地原则,组织志愿者有序协助部分街道社区开展核酸检测物资准备、检测采样点布置、现场疏导、居民信息扫码登记等工作。同时,她还自掏腰包并感召爱心企业一起为大东区一线防疫工作者捐赠巧克力、奶茶、果汁、饼干等慰问物资共计5万余元。
在做好线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同时,她还组织“三八红旗手李雪飞工作室”成员开展线上儿童“益”站公益讲堂,为乡村留守儿童及城市居家儿童开设绘本、手工、自然科学等公益课,线上开展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帮助孩子们实现“停课不停学”。她特意安排了以防疫为主题的绘本故事《等爸爸回家》,让孩子们在爱上阅读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疫情防控、保护自己、保卫城市的重要性。她以公益情怀传递爱心,奉献社会,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为青少年保驾护航,成为抗击疫情守护沈阳的青年先锋。
青春无悔——陈政依
陈政依是沈阳化工大学学生,此前她做志愿者的累积时长已达160多个小时。今年3月,沈阳再逢疫情“大考”,她利用居家上网课的课余时间主动请战,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3月17日,得知康平县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陈政依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积极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协助胜利街道城南社区承担外来人员检查登记与体温测量,整理外地返康平人员数据信息,严守疫情防控大门。工作中,她熟练地以“敲门服务”的方式挨家挨户登记小区居民信息,参加散体楼的哨卡值守,维护核酸检测采样秩序,帮助中老年人用手机生成核酸检测码,为前来询问的居民答疑解惑……
“请大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陈政依一遍一遍耐心地重复着这几句话,以温柔的提示让前来参加核酸检测采样的居民少了几分焦躁,多了几许心安。由于上一次厕所就得换一次防护服,核酸检测采样期间,每天早上从五点多出发到半夜回家,她刻意减少饮水,经常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
如陈政依一样的年轻志愿者用青春力量筑起了全民抗疫的“青春防线”,他们的加入与坚守使社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效率有了大幅提升。3月31日,陈政依被沈阳市文明办评为“沈阳市疫情防控优秀社会志愿者”。
执着坚守——陆爱民
“日常工作中,他是店里的‘好大哥’,疫情留守中,他是我们的‘主心骨’。”这是如家酒店和平大街总统大厦店的同事们对陆爱民的由衷赞誉和评价。
陆爱民是如家酒店和平大街总统大厦店的一名资深工程维护人员。今年3月12日,陆爱民工作的酒店被征用为疫情防控隔离点。从那天开始,他就把自己裹在防护服里,工作、吃住在酒店,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
4月11日凌晨2点,电话里传来噩耗:陆爱民的母亲病重去世。当时的疫情形势尚不明朗,隔离点近期刚刚出现阳性病例,尽管十分想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但也只能长叹一声“忠孝不能两全”。他咬牙对同事说:“现在疫情形势这么紧张,我不能因为个人的生活给同事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风险。”于是他穿上防护服,继续在隔离酒店坚守岗位。
当日,负责隔离点工作的和平区文旅体中心负责人代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看望了陆爱民并为其送去慰问金,询问他家里还有什么困难,交代酒店负责人对他多加关照,给他安排一定的休息和调整时间。面对组织的关怀和领导的关心,陆爱民心存感激地写下这样一段话:“是你们在我最痛苦的时候让我感受到别样的温暖,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担当。疫情当前,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化悲痛为力量,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共同战胜疫情。”
此后一段时间,“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在他防护服胸前显得更加醒目,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面对记者采访,陆爱民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现实生活中,正是如陆爱民一样的人们,以平凡的坚守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他们都是“沈阳的英雄”。
守村如命——姚乃武
姚乃武是苏家屯区陈相街道桃木村党总支书记。3月16日,桃木村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本着“内对村民负责,外对社会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落实“里不出、外不进”的防控指令,协调指派专人对全村7处出入口进行封控管理,及时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安全防线。
姚乃武第一时间布置完成了区域封控、志愿者组织、村民思想安抚等基础性工作。带领村委会成员,一夜间打出1000多个电话,摸清了封控区内人员信息,为封控期间的精准对接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部分村民对生产生活保障的担忧,他第一时间通过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公布村部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随时倾听、时刻关注、全力解决村民提出的合理诉求。从普通村民的急诊就医、吃喝保障,到为困难村民送货上门、重点帮扶,再到为外部村民家中饲养的禽畜投食……事无巨细,真正做到了“让封控区外的村民安心,让封控区内的村民舒心”。
疫情防控期间,姚乃武和村委会成员一起睡办公桌、打地铺,吃八宝粥、喝矿泉水,半个月没洗过头、没脱过衣服。他们守村如命,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油条大姐”——王莉梅
王莉梅是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街道西站社区居民。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伊始,她就推着自己的早餐车为奋战在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免费送油条、豆浆,被评为2020年沈阳市第九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油条大姐”。
2022年3月,疫情再起,沈阳市连续启动多轮核酸检测。王莉梅又一次推起早餐车,每天为住家附近的4个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送去热乎乎的豆浆、油条,保证他们在上岗前吃上热乎乎的早餐。怕工作人员饮食单调影响身体,每隔十天,王莉梅就给他们蒸一次包子,改善伙食。
送完“爱心早餐”,王莉梅与丈夫李明一道换上“盛京使者”红马甲,在核酸检测采样点位帮忙疏导群众、运送防疫物资、宣传防疫要求等,直到医护人员结束当天的工作,他们才离开现场回家,每天参与志愿服务超过12小时。“坚持就是胜利”,在王莉梅的眼里,战胜疫情的“秘籍”就是:只要坚持,就会迎来花开疫散。
“心中有家国,他乡亦故乡。”4年前,王莉梅离开老家来到沈阳,凭借出色的手艺摆摊维持生计,打拼幸福生活。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然来袭,王莉梅放下手中的生意,骑着“倒骑驴”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送油条、豆浆,一送就是两个半月。据粗略统计,三年间,王莉梅家累计花费成本4万多元。
随着疫情的反复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王莉梅在“爱心早餐”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口袋里的钱时常捉襟见肘。双方父母知道情况后,不但没有埋怨他们,还经常通过微信给他们汇款。面对记者采访,王莉梅笑着说:“其实我们也没干啥,就是想为第二故乡沈阳出点力、做点事。抗击疫情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大家有一分力就要发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