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现在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期,为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近日,铁西区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调整涉农街道(镇)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农资供应、做好农耕服务,保障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
记者走进沈阳铁西的田间地头,一番有序而忙碌的春耕景象充满生机。春耕始,万物生,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春耕曲”正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奏响。
备耕曲:早组织 细防控 分类管理不误农时
进入春耕备耕时期,稻田育苗、旱田整地,每一颗种子都在跃跃欲试。铁西区更是抢先抓早,提高粮食安全政治站位,制定并下发《铁西区2022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春耕
生产工作方案》。针对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管控措施要求,分类管理,一村一策。统一制发登记表、申请书、流程图、承诺书、通行证、一封信等,确保农户规范、有序作业,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下的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
同时,对全区总体情况进行摸底,农资储备及农机保有量可满足全区农耕生产需要。2022年铁西区粮食播种面积18.6万亩,水稻12万亩,玉米6.28万亩,大豆0.32万亩,全区水稻育苗面积1100亩,可供插秧面积12万亩,水稻育苗进度90%,全区农资下摆率超过95%,全区春耕备耕生产工作进展顺利,呈现出良好势头。
互耕曲:互帮互助 “两邻”实践彰显温度
一棵棵秧苗破土而出,一片片苗床绿意盎然。铁西区新民屯镇张三家子村张萌一家喜上眉梢,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由于被隔离在家,无法看护自家大棚。眼看着大棚就要荒了,给我急得,好在有咱们村里的后勤保障队帮我每天育秧、浇水、施肥、放帘,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据了解,铁西区新民屯镇充分考虑疫情需要,对因封控在家和在外村民、承包本村土地的外村人因管控措施无法实施耕种的情况,新民屯镇充分利用“两邻”优势,构建的企业互帮、邻里互助模式,号召在村村民为无法返村、入村人员提供代耕服务。同时建立镇内外合作社互助,订单在镇外的合作社可以通过与订单所属镇内的合作社沟通合作,以交换双方镇外订单或是委托其农机、人力完成耕作的方式,解决跨区订单无法完成的问题,让春耕的企业暖心、百姓放心。
铁西区新民屯镇党委书记张昕说:“我们这个互助形式,每个村都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有的组建后勤保障队,统一管理,帮助无法耕种的农户开展春耕工作;有的实行‘点对点’互耕模式,由村支部收集信息后,一对一‘牵线’实现互耕。跨村的,都是由各村支部之间相互联系,最终实现互耕。”
助耕曲:绿色通道为春耕护航
“最开始的时候,农资运不进来,我需要从隔壁村绕一大圈才行。后来规范卡口管理,还发了通行证,运输农资就方便多了。”新民屯镇佳逸农场马勇说。
春耕开始时候,发现原设卡口的位置无法辐射管理耕地,也阻碍了农资、农机的合理流动,给春耕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为确保农资规范有序流动,铁西区合理规划了9个临时检查站,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耕地,实现了管理无死角,保障了农资下摆入户。
同时,为审核通过的农资店、合作社车辆发放通行证,保证“一车一证”,持有通行证、扫码测温并出示核酸报告就可以通过卡口了。卡口还设置缓冲区和中转区,为运输农资车辆提供无接触消杀和转运服务等,确保农资、农机的绿色通道安全便捷。
铁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忠勇说:“面对疫情,我们对春耕备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充分发动农户,制作了一封信,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播放,与农户拉近距离,让农民提高意识。另一方面建立了分类管理、分区管理的防控措施,并形成了双督导体系,目前,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为实现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双丰收、双胜利迈出了坚实步伐。”
图片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