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上十点,中雨,最低气温1℃。
“明天早班的同志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切记要把居民进出情况登记好!”任延峰在微信群里嘱咐明天执勤的组员。
夜班执勤的同志们陆续开始清理岗亭,断电锁门准备回家休息了,任延峰依然在雨幕中的岗亭里忙个不停——因为人手不足,他执勤的点位只有他一个人值夜班,他一面给进出的居民登记,一面还得处理组里的各种问题,及时把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要求下发给各个组员……画风堪比正在高速旋转的“陀螺”。
据了解,这支队伍来自沈阳市司法局疫情防控先锋队第三临时党支部。为进一步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任延峰带领支部下设的第七、第八、第九3个党小组深入到了铁西区疫情防控最前沿,肩负起兴顺街道文化宫社区制革厂小区、电台小区和德工小区三个开放式小区的进出人员管控任务,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第七党小组:风雨见真情,党员群众心连心
“我冻透了……”“我也是,动一动吧,活动开就暖和了!”开春的头几场雨总是充满了寒意,在制革厂小区核酸检测点位,第七党小组组员们的衣服被打湿了,站在阴冷的风中直打寒战。
“孩子,冻坏了吧,快找个地方把这暖贴贴上!我在楼上看着你们都冷!”“鞋子都湿了……你穿多大码?我回去给你取发热鞋垫儿。”热心居民看到他们只能以踱步、搓手的方式取暖,立刻为送来了各种御寒物品。
队员们看着暖心的居民会心的笑了。他们作为小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和“服务员”,最开始,大家因为有些害怕和焦虑,情绪并不是很好,个别居民甚至还不太配合工作。但无论多难,他们都始终坚守岗位,任劳任怨,通过这几天来的热心服务和耐心疏导,居民对他们的感情也逐渐深了起来,总是主动地关心和照顾,有时候看到他们因为太忙顾不上吃饭,饭菜都放凉了,就主动从家里拿来刚做好的热饭菜与大家分享。
“哎,为了我们多不容易啊,都跟我孩子差不多大,这要是我家的,我也要心疼死了!也帮不上啥忙,咱就尽力多照顾照顾吧!”小区居民张阿姨手里提着热气腾腾的饭,一边下楼一边对邻居说。
第八党小组:割舍亲情,逆风而行
“爸,我给你煮了面条!”孙晨普在电台小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裹挟着寒气刚一进屋,正在抖落身上的雨滴,就听孩子在厨房里跟他喊。就在刚刚,站完最后一班岗的他又冷又饿,想着回家一定要烧点热水,先煮碗泡面暖和暖和,垫垫胃,可是回家以后的第一幕,却比他想象中要温暖得多。
据了解,孙晨普的妻子在商务局工作,负责组织大型商超防疫和全区物资保障调配。这段时间,两口子都一头扎进了防疫工作中,夜以继日地支援一线。
看着厨房里动作有些笨拙却非常坚定的小身影,孙晨普有些失神。父母都在前方为抗击疫情而奋战,原本担心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没想到居然学会了照顾父母,为他准备了温暖的宵夜。孙晨普抹了把脸,分不清上面是雨水还是泪水。
“爸,你快尝尝好不好吃!”“我儿子真棒!”孙晨普吃了一大口,用力的点了点头。
“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不这么晚回来呀,同学的爸爸妈妈都陪他们一起上网课,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因为爸爸是一名党员。”孙晨普摸了摸孩子的头说。“是党员,就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现在是特殊时期,有许多像爸爸一样的人,牺牲了休息时间、陪伴家人的时间,才能让更多人可以和家人平安地在一起。大家安定,小家才幸福,儿子,你能懂吗?”
“爸爸,明天你回来我还给你煮面,加三个鸡蛋!”
第九党小组:强忍病痛仍坚守 战疫一线显担当
“志峰,腿咋样,回去开车能行不?”在德工小区,与祖志峰搭班的同事高彬彬关心地问。“没事儿,不用惦记,你快回家吧,开车注意安全啊!”祖志峰毫不在意地笑着摆摆手。目送大家离开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他的痛风犯了好几天了,吃了药也一直不见好,遇到今天这样的雨天疼得更难熬。
“志峰,要量力而行,这毛病一犯起来,走路都有些费劲啊!要不看看谁能排开,过去替你一班吧。”领导知道了他的情况,想让他从一线撤下来,被他果断拒绝了,他说现在每位同志的任务都很重,组里还缺人手,他走了大伙压力就更大了,只要他还能坚持,绝不下一线。
他果然也说到做到,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夜幕下,路边因为长时间下雨,有了一定深度的积水,祖志峰回家的方向,压起了一片片水花。
寒风冷雨浇不灭滚烫的信仰。市司法局疫情防控先锋队临时党小组的成员们,是无数普通党员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漫长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以信仰作骨,以信念为魂,在党旗下并肩前行,筑起了一道道阻击疫情的红色防线。
图片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