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赤诚的红逆行而上,总有无惧的白同心同向。校园内外,外事学子在穿起“红马甲”与“白战袍”,共赴一场“青春之约”,他们用激情搭起疫情“防控网”,用毅力筑起安全屏障,用行动与爱诠释着志愿精神,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耀眼的“红马甲”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邀请你的参与”校园内志愿者招募启事刚一发布,全校学生火速应战。“老师我能行”“我是男孩我先上”经过遴选,76名学生成为首批封闭校园内的志愿者。
早上6点25分,晨光熹微,学生志愿者们已经精神抖擞地在食堂集合,为7点钟即将打开“食材通道”做好准备;7点30分,志愿者们站在国旗下,迎着晨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午12时,校园广播再起响起“欢迎收听,外事之声”在“红马甲”们的播报下,仿若又回到了常规校园的热闹;下午15时,志愿者们提前到达操场,为学生核酸检测做好准备工作,“请戴好口罩!保持间距!”“打开手机、提前准备好二维码”伴着“红马甲”们的叮嘱,校园里的学生们井然有序的做着核酸检测,看似简单的工作,操作起来并不轻松。
2021级西餐烹饪二班的张恩睿在日记中写到:“我觉得这段特别的校园时光因为志愿服务而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好多居家同学都在为我精彩而丰富的校园生活点赞,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坚守责任,贡献力量,挥洒青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神圣的“白战袍”
校园外,众多外事毕业生穿上“大白”,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为全市核酸检测工作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形象艺术系2017级毕业生徐亚茹同学就是其中的一员,“全体沈阳市民核酸检测,需要志愿者”,作为入党申请人的她立即到沈水湾街道远洋社区报到,辅助社区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
她身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小区里的居民进行信息录入,对不会使用手机扫码的老年人耐心指导,一丝不苟、快速准确地完成每一位居民的信息登记,虽然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但并不觉得有多累,反而特别享受这一切。虽然防护服和口罩遮住了她的脸,却遮不住她双眸中溢出来的坚定和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00后”志愿者,在她的脸上,看不到稚嫩的面孔,只有成熟和坚毅,奉献和担当。她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我,应该不怕危险,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社会需要就往前冲,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一起打败这个可恶的病毒,让我们生活重返热闹。”
外事的校园内外的青春志愿者们,用行动绘制着青春最美志愿者的色彩,疫情下的温情,春天里的感动。这个春天充满希望,充满期盼。
图片来源: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