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厕所解小便本是件寻常事,可有这么一群人,在大笑、咳嗽、跑步时小便不自主的就流了出来,难以控制,令人尴尬又难以言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他们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出现了压力性尿失禁。
一、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定义为:患者在运动、打喷嚏或咳嗽等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统计显示80%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同时伴有盆腔脏器脱垂。很多产后女性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原因主要是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子宫逐渐增大、骨盆和盆腔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受牵拉损伤。此外,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激素变化,肌肉质量下降等原因,中年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二、尿失禁有哪些类型?
尿失禁有多种类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此外,还有功能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和反射性尿失禁这些类型。
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偶有漏尿,不需要使用尿垫;中度为在跑跳、快走等日常活动时出现,需要使用尿垫;重度指轻微活动、体位改变时出现尿失禁。
三、发生了尿失禁,该如何治疗?
由上述理论可以看出,盆底肌肉无力,盆底各组成结构的功能紊乱,会导致尿失禁。因此,需要通过康复治疗,恢复盆底组织的正常位置及功能。非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轻、中度患者有效。对于重度患者,推荐手术治疗,但膀胱训练以及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这里主要介绍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
1.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戒烟、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生活起居规律、避免重体力劳动(搬运重物等)、避免一些增加腹压的活动。
2.膀胱训练:改变排尿习惯,调节膀胱功能。通过指导患者记录每日饮水和排尿情况,有意识的延长排尿间隔,使患者自己学会通过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功能。
3.盆底肌肉训练: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锻炼盆底肌最为普遍有效的方法。指患者有意识得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便加强控尿能力。
4.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电刺激、磁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等,是盆底肌训练的常用方法。
(1)生物反馈是对患者的盆底活动进行反馈,从而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的方法。
(2)电刺激是通过电流刺激会阴和盆腔的神经或直接刺激肌肉来加强盆底肌的强度,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增强逼尿肌的兴奋性。
(3)磁刺激是运用磁脉冲启动会阴周围神经脉冲,引起盆底肌收缩,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控尿能力。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一科副主任宋文君提醒您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其中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早预防早治疗,远离尿失禁。(本文图片来源:沈阳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