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584.1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与去年前三季度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速与全国差距分别缩小0.1、0.3和1.3个百分点。
1月24日,辽宁省举行贯彻省“两会”精神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了2021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据介绍,2021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584.1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与去年前三季度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速与全国差距分别缩小0.1、0.3和1.3个百分点。部分地区跑赢全国大势,沈阳、大连等3个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国水平;鞍山、丹东等6个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国水平;抚顺、本溪等8个市进出口总额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从需求看,投资和消费稳定恢复,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高技术产业投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均增长28.1%。消费在持续恢复中稳步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外贸基本盘总体稳定,进出口总额增长17.6%,出口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供给看,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初见成效,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0%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总产量达到507.7亿斤,创历史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妥启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好进展。
从民生看,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牢,重要民生商品调节有序、保障有力,为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4万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和10.1%;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通过国家验收,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4.9%和9.9%。
2022年,辽宁将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抓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冶金三大产业,特别是汽车等重点行业增量拉动工作,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建设红沿河核电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京哈高速绥中到盘锦段改扩建、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材料工程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沈阳机场第二跑道、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完成投资增长10%目标。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5%,帮助6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取突破20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100项重大创新产品,持续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创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赋予辽宁自贸试验区在重点领域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形成更多独创性、突破性创新经验。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办好农村危房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
三是以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建设服务型政府。扎实推进辽宁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快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1000万亩,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支持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辽东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巩固生态安全。畅通海陆大通道,以大连港为枢纽、营口港为骨干,联通蒙俄和欧洲铁路干线,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海陆通道集疏运体系,提升通道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和通关便利化。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推进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开展2022年专项促消费行动,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电商直播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沈阳生产服务型、大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营口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
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工作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打造工作闭环,着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做到直击要害、盘活全局,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