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纸”之间,沈阳第五届剪纸节如约而至
万“纸”千红,中华精湛剪纸艺术异彩纷呈
1月21日,皇姑区文化艺术中心张灯结彩,窗花楹帘玲珑剔透,“万‘纸’千红”沈阳第五届剪纸节如约与市民朋友们见面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作品汇聚一堂,异彩纷呈,成为沈城人民新春佳节里一道文化盛宴。
沈阳第五届剪纸节由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皇姑区委宣传部、皇姑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皇姑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承办,渤海大学美术学院、辽宁省剪纸学会、皇姑区文化馆、皇姑区图书馆、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协办。剪纸节共征集作品近3000幅,作品主题包含“启航新征程”、“喜迎冬奥会”、“沈阳英雄之城”、“文化进万家”、“两邻文化建设”、“民间民俗风情”等。参与的作者近500人,最终展出作品1000余幅。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参与地区是五届之最,征集令发出后,先后有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作品送展,截止日期后,还有作品在路上;二是作品技法覆盖广,有剪纸、折纸、掐纸、纸堆、纸上刀绘、剪纸文创等10多个种类,剪纸已不仅是民间技艺,衍生品层出不穷;三是作品年限跨度很久远,从民国时期至今的作品都有呈现;四是作品地域特色鲜明,来自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贵州、吉林、浙江等地区的剪纸作品分别展示了源远流长的剪纸文化;五是展览场地分布“最便民”,采用了1+5的布展方式,设1个主会场和5个分会场。
展品中有难得一见的民国时期胶东地区的剪纸熏样、扬州剪纸优秀传承人、已故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寿老师的作品《梅》《兰》《竹》《菊》。沈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李英杰民间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杰在文化部第五届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上获得工艺美术银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长卷,吉林作者姜玉娟的巨幅长卷作品《百虎图》,康平县作者韩殿才的巨幅长卷作品《百马图》将让观众大饱眼福。一幅作品一个世界,刀刀剪剪刻画大美中国,讲述幸福生活的场景故事,色彩斑斓中抒发着对国家民族的挚爱与忠诚。
本届剪纸节筹备历时近四个月,参与的作者中上有90岁高龄的老人,下有4岁孩童,有剪纸艺术家、专业院校的师生、文化战线的工作者,更不乏喜爱剪纸艺术的爱好者。期间感人和动人的故事层出不穷。90岁高龄的马汉申老人带着对剪纸节术执着的热爱在儿女的搀扶下,冒雪亲自将作品送到组委会;浙江的作者胡臻老师珍藏了许久的剪纸作品《慈》从未公开参展,这幅作品是根据画家李自健老师的油画作品创作而成,由于未得到原作者的授权,作品一直沉寂在家中。组委会得知原由后,几经辗转联络到了原作者并征得了授权,这幅作品才得以在本届剪纸节中与大家见面;渤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不仅选送50多幅作品,还特别创作了《文化沈阳》系列作品,以此来支持沈阳市为传承剪纸艺术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展览主会场设在皇姑区文化艺术中心,以全方位、综合性展览为主。分会场分别设在皇姑区的三余书房、梧桐书房、崇山书房、水木书屋、捧阅书屋,五个分会场分别有不同的展出主题,三余书房以喜迎冬奥为主题,水木书屋以自然景观为主题、捧阅书屋以航空航天事业为主题、梧桐书房以“两邻”文化为主题等,崇山书房以“美丽沈阳”为主题。展览与书香相得益彰,为广大市民朋友们提供了节日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沈阳剪纸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年,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出了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作者和参与者,他们中有连续五年参展的辽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初春枝满族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初春枝、沈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冯元平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元平、辽宁省工艺美术师,撕纸艺人冉立伟,陕西剪纸艺人郝芳等;萨满剪纸传承人——渤海大学刘延山老师从以个人名义参展到今年他带领渤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组成团队共同参展,并且成为本届剪纸节的协办单位之一;吉林作者姜玉娟去年创作的《百牛图》成为展览中的最热合影打卡图,今年在观众的期待中又创作了《百虎图》;皇姑区童晖小学校本课程衍纸作品已经连续参加三届剪纸节,今年“双减”后,更是有46名学生的60多幅作品参展。
今年,正值沈阳市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活动,沈阳第五届剪纸节的举办,也是沈阳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为不同地域的剪纸艺术家和爱好者们提供了展示交流、切磋互动的平台,积极推动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与融合;广大的市民群众通过参与和鉴赏,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享沈阳文化惠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