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真是太好了,有个头疼脑热的,邻居来的可及时啦,没事还能陪我唠唠嗑,真开心!”
“自从结了对子,我这腿脚不好,都不用出去买菜了,直接帮我送到家里来,太省心了!”
一提起自己身边的好邻居,铁西区兴华街道九委社区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邻里结对子活动,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浓浓邻里情、暖暖一家亲。
结对子,践行“两邻理念”有妙招
九委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达33.9%。社区在调查中了解到,辖区8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多达100人,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安全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九委社区书记杨丽华介绍,作为市级“两邻”模范社区,在践行“两邻”理念工作中,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治理为目标。针对辖区空巢、独居、困难老人多的实际,社区开创“互助式居家养老新模式”,引导和组织辖区老邻居们成为“两邻”志愿者,主动与特殊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按照他们的居住位置、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等,与社区“两邻”志愿者结成一帮一的对子,老人们通过互相照顾缓解生活中的孤独和不便。
“两邻”活动开展以来,在铁西区委组织部、铁西区民政局指导下,九委社区积极思考,紧紧围绕“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理念,通过摸排辖区空巢、孤寡、困难老人群体的基本情况,经过征询他们意愿,社区组织了邻里互助志愿队伍,集邻里之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于2021年12月举办了一场结对“认亲”仪式,有10对辖区居民现场结为“好邻里”对子,年轻点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互相提个醒、相互有个伴儿……
解危困,楼下修车师傅显神通
郝纪云阿姨前些年没了老伴,儿子离了婚而且前不久也病故了,孙女还小,生活中有很多不便。
郝阿姨家楼下有个修车点,孙洪岩师傅每天都在这里帮别人修车。有一次,郝阿姨家卫生间的下水道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堵塞往上返臭水,喷的到处都是,郝阿姨急的血压一下子就上来了,浑身无力瘫在地上。61岁的孙洪岩师傅听说了,二话没说,撇下车摊,就来到郝阿姨家帮助疏通。当时郝阿姨家中没有胶皮手套,孙师傅直接下手抓,污物溅了自己一身。有了孙师傅的帮助,下水道很快就可以正常使用了。郝阿姨激动的说:“我孤老太太一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多亏你来的及时,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真是太谢谢了!”孙师傅说:“谁家不会遇上点难事?比起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戚,能及时伸出援手的,往往还是邻居。别客气,我就在你门口修车,也是你的邻居,有啥事就和我说,我帮你办!”
打这以后,郝阿姨隔三差五地给孙师傅送瓶水、带点水果。孙师傅也经常询问郝阿姨家是否有困难,浓浓邻里情传递着满满正能量。
热心肠,不忘初心当起保健医
陈淑兰是一名退休医务工作者,是小区里有名的热心肠。在社区的认亲活动中,与空巢老人张国范结了对子。
前不久,张阿姨的手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陈阿姨看着很是心疼,主动帮助照顾张阿姨的生活起居,从买菜、买药到做饭,从看病就医到提醒按时换药,陈阿姨忙前忙后,用真诚温暖了空巢老人的心,从此他们两家人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张阿姨不管有大事小事,都爱找陈淑兰商量,化解了不少难心事、烦恼事。为了缓解张阿姨的手痛,陈阿姨还重新拿起书本,学习按摩护理知识,并按书本上的指导,帮张阿姨进行手部恢复。慢慢地,张阿姨的手有了好转,现在已经能够自己做些简单的家务了。张阿姨逢人便夸是陈淑兰的功劳,不仅让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好转,心情也变好了,真心感谢老邻居!
贴心人,事无巨细就是“大管家”
曾经的“小巷总理”黄凤珍主动与本楼83岁的独居老人王希春结为邻里对子。
黄大妈在聊天中得知王阿姨这些年攒了三万元钱,可腿脚不好,不方便出门,放在家里还总是不放心。黄大妈主动说:“我虽然85岁了,可身体硬朗,去哪都方便。你要是信得过我,我代你跑个腿,帮你存上这些钱。”在银行,银行工作人员都很吃惊:“大姨啊,像您这年纪,人家老人都是子女帮着存钱了,您还来帮着邻居存钱,真是不一般啊,这邻里信任度也太高了,给您一个大大的赞!”收到银行卡和存款单后,王阿姨不住地说:“还得是老邻居啊,去了我一块心病!”
黄大妈感觉年龄大了容易忘事,出现过忘带钥匙的情况。如果把备用钥匙放在结对子的邻居家,这样就能避免进不去家的尴尬了。经过商量,老姐妹一拍即合。从此,双方不怕忘带钥匙了,下雨帮忙收衣服、亲戚来了开个门……邻居们发现,这一做法好处真不少,是很快在小区流传开来。
由于王希春阿姨出门次数不太多、楼层又矮、人又热情,现在整个楼的邻居们要是出个门,都爱把钥匙放她家寄存,王阿姨成了名符其实的“钥匙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