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沈阳市民打开微信朋友圈,有关城市的美丽“大片”,经常会被刷屏。
家住和平区城中花园小区的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沈阳城区变化很大,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更平坦了,环境更美丽了,环境卫生整洁干净,公园绿地随处可见,作为沈阳人我很幸福,很满足。”
今年以来,沈阳切实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管理的每个环节,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今沈阳的大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细数这一年,有太多的故事和记忆,值得收藏与回忆,让我们难忘与怀念。
12月30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梳理盘点了2021年沈阳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十大新闻。
1.口袋公园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1年全市建设口袋公园1070个,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口袋公园”建设,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最大限度的贴近市民需求;坚持精心设计、精致施工、精细管理的原则,下足“绣花”功夫,以较小的投资,换百姓的欢颜,活化城市空间,也促进了我市公园体系的完善,破解了我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历史顽疾。
口袋公园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一些有担当的企业纷纷加入到口袋公园建设中,社会投资建成口袋公园25个,吸引投资近2亿元。“小口袋、大幸福”,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创造了良好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举办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中,沈阳市“公园、绿地”满意度在全国各城市排名第2。
2.迎战特大暴雪彰显“沈阳除雪精神”
11月7日,我市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雪,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除雪指挥部围绕“人、机、料、车、场”除雪要素提前谋划,坚持“雪前集结、边下边除、雪中路通、雪停路畅”工作要求,组织各行各业全力参战,广大市民倾力助战。
环卫“铁军”更是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彻夜鏖战、咬牙坚持,边下边除、减量作业8天8夜,第一时间组织主次干道集中作业、打通道路、保障通行,同时加强对公交站点、地铁出入口、学校周边等重点部位的除雪,保证地铁、公交正常运转,全市生产生活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本次战雪,累计出动环卫工人51.93万人次,除运雪车辆(机械)24.89万台次,累计运雪量942.26万立方米,创造了“沈阳速度”,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集体“点赞”。
3.市政道路维护量、维护率创历史新高
全面做好市政道路精细化维修养护工作,坚持“补短板、修破损”,全年组织冬季应急抢险、春季集中整治、夏季战役及夏秋季攻势四次道路集中维养攻坚。
累计完成道路维护量515万平方米,维护率7.15%,维护量、维护率创造历史新高,全市道路面貌得到大幅度提高,提升市民出行获得感,为市民打造“平坦、通畅、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4.城市夜色景观悄然蜕变
今年,市政府适应城市发展所需,提出打造“璀璨沈阳”景观亮化建设目标。全市加大投入,精心筹划,全力推进,目前40个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提升施工并呈现效果,范围涵盖“金廊”“一河两岸”及各区重点地带。
此次建设提升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依托城市结构布局,融合历史、人文、旅游、环境等因素,静态与动态呼应,简单与复杂搭配,赋予了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不同韵律。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及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对“璀璨沈阳”建设提升工作予以报道。当前“元旦”将至,全市以“迎春纳福中国红”为主题,聚焦主要街路、商业街区、公园广场等区域,通过悬挂红灯笼、中国结和设置景观小品等方式,温暖了城市冬季,浓厚了节日氛围,广大市民绽放笑容,宛若画中,城市夜景更加美不胜收!
5.垃圾分类引领居民新时尚
在住建部第三季度分类考核排名中,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76个大城市中排名第12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我市分类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2021年,我市以宣传发动为先导,通过“百名社区书记分类大讨论”“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分类氛围;以厨余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开展了“餐厨垃圾集中整治月”活动,打造了398个“四分类”精品小区,居民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达100吨;以加强成效管控为抓手,建立了千分制考核体系,并首次引入第三方考核机构,实行考核+排名+奖补的方式推动分类工作。
6.寒风中的坚守,用脚步丈量城市—徒步巡街执法
为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市城管执法局系统组织开展“用脚步丈量城市—徒步巡街执法”行动,每个月集中一周时间,对区内重点街路点位进行全覆盖巡查执法,目前已在全市46条重点街路全面展开。
执法队员着装规范,佩戴统一制式服装和标识,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对发现的出店经营、流动摊贩、门前乱堆乱放等“十乱”问题现场纠正整改,既塑造了良好的队伍形象,又及时消除市容乱象,拉近执法者和服务对象的距离,把“生冷硬”变成有温度有说服力的执法行动。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眼睛发现问题。城管执法队伍将坚守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寒风中的坚守成为大街小巷一道风景,成为沈阳执法的标志。
7.“百里运河”成为城市生态廊道
“百里运河”包括南运河14.5公里、北运河27.7公里、卫工河7.5公里。综合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从2019年开始实施,历时三年,总投资5.74亿元。北运河打造成历史文化风光带,南运河打造为都市景观风光带,卫工河打造为工业文化风光带。
除了对景观精雕细琢外,本次工程对运河全线50个游园进行全面提升,对原有绿地、道路、广场、园林建筑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增设绿地护栏、文化广场,实现全线环河照明。同时在精品游园中还将突出全民健身的功能。设置不少临水平台和亲水码头,并在沿河地段设立塑木铺装的步道和码头。此外还新建100公里运河慢道系统,达到运河双侧贯通。
8.“一网统管”智慧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今年,沈阳市已建成“网络通达、业务上云、数据共享、统一授权”的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连通市、区、街1551个管理部门,涵盖237项城市管理相关业务,对全市232.86万个部件和4784个路段进行统一编码和实时监管,汇聚城管、建设、生态、交通4大领域18个智能场景,累计处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96.92万件,处置率达94.7%,构建“精管、共管、智管”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9.路长制管理绣出城市新形象
创新“路长制”管理新模式,落实“条抓块保”责任体系,明确基本规则、内容标准、处置流程、考核评价等内容,划分路段、明确路长、组建路队,建立“三会”制度、问题分类处置制度和难点问题提级处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处置效率,减少问题发生率,并引入第三方进行每半月全覆盖检查、每月排名通报。
各区引入第三方开展日巡查检查、半月全覆盖检查、月排名通报。通过加强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打造140条良好路段,并融入美化文化元素,创建10条精品示范路段,示范引领街路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让市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0.“十四五”规划绘出城市精细化管理蓝图
为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切、补齐发展短板、治理突出问题,系统谋划好城市精细化管理规划,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市制定并印发了《沈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沈阳将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绣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求精细”的管理理念,围绕“五工程一管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
到2025年,沈阳将建设“东北最干净城市”“东北夜景观最美城市”,成为“高颜值”的北方国际化大都市、全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典范,城市将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