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少先队沈阳市工作委员会”总策划,沈阳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沈阳市礼仪文化推广大使宫正编著的《少先队员——礼仪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不是通常意义的编著,而是一种创作,甚至是更难的创作,因为她的创作采用的是场景式叙述方式,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可以链接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意在用主流价值观念塑造少先队员角色,亦即用行为美学打造少先队员角色的审美因子,以主流价值观念观照、引导、提摄少先队员角色特有的行为美学内涵。《手册》切合了少先队员自觉的审美理想,而且是主流价值观念呈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行为,触及了大众文化、视觉文化、媒介文化。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社会教育教材,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如何遵循主流价值观念是时代的课题,宫正旁征博引地以少先队员角色塑造为主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少先队员的期待,不仅超越了灌输式的教导,而且通过行为美学唤醒少先队员集体无意识和集体意识,进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行为、集体心理,让他们在角色的自我体验中,完成社会的期待,在自己同社会和国家的联系中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这种无疑是责任感和凝聚力的心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没有忘记寓教于乐,用行为美学引导少先队员向善的本能,在切合了时代主题的同时,将史实与希望穿插其中,场景式叙述、凝缩、简约的文字将价值理念印刻在少先队员的生命中,永志不忘!
《手册》将少先队员的理想用集体意识呈现出来,用文字和图片激发少先队员的集体意识,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愫,强化对国家的认同,为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做必要的心理准备,这是社会教育的责任,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场景式叙述无缝链接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少先队员与国家的联系,这种集体意识教育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暗示,会自觉地吸收隐藏在审美意蕴中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少先队员角色塑造的蓝本。《手册》囊括了一整套行为规则,将少先队员对角色的认知与社会期待完美结合,完成社会教育的职能。每个少先队员都有一个梦,成为美丽的少先队员就是当下的梦。宫正用亲切的语言阐释少先队员角色的同时,让梦想从我的梦链接到中国梦,这种美学意蕴具有多重意义,既属于国家,也属于社会,还属于家庭。角色即使命,成为美丽的少先队员是这个年龄向往的光环,这本书既能让少先队员感受到光环璀璨,又还原了真实平凡,每个少先队员都可以如此精彩。《手册》更强调场景与情绪互动,在讲述史实、故实和故事的同时,伴有情绪活动,这不仅强化了对内容的心理吸收,还能伴有模仿行为美、人格美的强烈冲动,这对进角色选择具有永恒意义和深远影响力。《手册》以全新的场景式叙述形式诠释着少先队员对角色的理解,接近真实且具有良好的教育力量,是少先队员最好的朋友和老师。
《手册》阐释了城市主流文化建构的切入点,理念、礼仪呈现的不仅是欣赏者单纯的愉悦感,还是对城市文明的诠释。《手册》根据少先队员的心理特点,用行为美学塑造少先队员的集体意识和角色意识,行为不仅能够改变内心,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感应的工具。这本书从行为美学的角度演绎行为的应然与实然,这是少先队员能够做到,也不难做到,而且愿意做到的事情,意在塑造少先队员行为的仪态美、气质美、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个性美和人格美等等,进而衍生出符合社会的期待。心理学家认为,当行为美从视觉上升为感人至深的美学意蕴时,不仅个人的社会影响力能获得更大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也会因此而改变。少先队员的风貌是理解城市文明的一把钥匙,少先队员的行为彰显的是城市文化的一角,这是寓意城市未来的靓丽风景线,给城市生活平添一抹亮色,增加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手册》没有对少先队员提出任何要求,似乎没有外界的约束,却能够生发自我要求,这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契合着少先队员追求行为美、向往行为美的要求,在自觉的模仿、训练中快乐成长。这本书这不仅是理念的传播,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获得会辐射到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在任何种场合都可以享有自律和行为美的惬意。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少先队沈阳市工作委员会”献给少先队员的成长课,宫正作为礼仪文化传播者,以其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度助力了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也是责任愿心所在,其本身的行为美已经产生了示范效应,这不仅是行为美学的传播,更是主流价值观念的彰显,少先队员在这样的场景中会不断的发现自我、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作者:张思宁,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市人民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