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每到冬天,北方集中供暖后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人体的不适应。呼吸系统疾病受季节因素和气象变化的影响最大,急遽的升温降温、气候干燥、雾霾天气、室内外的空气污染等都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另外,由于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房间无法及时进行通风换气,而且户外活动减少,使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极易实现且传播速度加快,从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目前有多项研究证明,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确保人体内各种营养素均衡充足,能够增强人的身体素质,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第一、多吃水果和蔬菜,提高各种维生素、植物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量。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丰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蔬菜推荐摄入量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1/2,水果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00~350克(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在保证水果蔬菜摄入总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油菜、卷心菜、菜花、白菜、芥菜、苜蓿、苋菜、柚子、猕猴桃、山楂、酸枣、枣等。
第二、多吃豆类、奶类食品,提高蛋白质、钙,锌、相关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多吃各类奶制品、相当于每日摄入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相当于每日摄入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第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提高优质蛋白质、脂类、相关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摄入量。应以水产类为主,禽肉次之,建议成人每日平均摄入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类40~75克,蛋类40~50克,平均每日摄入总量120~200克。
第四、食物应清淡、易消化,不吃高盐食物,少吃油煎及辛辣食物。高盐饮食会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繁殖,降低其抗病能力。同时也会减少口腔唾液分泌以及溶解酶,正好适合细菌和病毒繁殖,增加患上呼吸道感染几率。除此之外盐具有很高的渗透作用,会打破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环境,杀死有益细菌,从而诱发疾病。而辛辣的食品是诱发哮喘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油煎食物可以增加气道反应性,例如,对花生过敏的哮喘病患者,食用花生油煎炸的食物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病的发作。
第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梨、藕、萝卜、荸荠、山药、豆浆、蜂蜜等。
第六、进入冬季后应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是病菌附着于嗓子、扁桃体后,大量繁殖所引发的。因而经常性的喝水,在滋润呼吸道黏膜的基础上,可将部分附着于咽喉部的细菌冲洗掉,进而减少了感染的机率。其中,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都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脱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变得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堵塞,从而引起肺部和支气管炎症,清晨饮水可以很好地缓解呼吸道脱水情况。每天饮水量应达到1500~1700毫升,饮水次数6~8次,以温热的白开水为首选,也可以加少量蜂蜜。
【本期专家】
戴孟阳,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营养健康教育、营养科普和健康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