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国内疫情虽然趋于平稳,但防控意识不能松懈。冬季由于寒冷干燥,不开窗,空气不流通,因此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而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所以,冬季存在新冠疫情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为此,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普及流行性感冒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季节性流感的防范意识,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每年冬春季节。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并由于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大流行。
二、流感的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和日常接触传播。流感的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传染期为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发病突然,蔓延快,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人群普遍易感。缺乏免疫力的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各类基础疾病者更易感。
三、流感的临床表现
各型流感病毒所致流感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体温39°以上),除咳嗽、咽疼、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外,全身症状较重,如剧烈头疼、精神不振、厌食、肌肉疼痛、食欲减退等,有些还会出现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发热多于1-2天达高峰,3-4天内退热,其他症状会逐渐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较慢。部分轻症者,症状类似其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2天即痊愈,常常被忽略。病情严重者会继发细菌性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四、如何预防流感?
流感的防控和新冠防控一样,重点强调践行日常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过度疲劳,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加衣服。
2.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到公共场所一定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口罩。
4.重视咳嗽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使用后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5.注意手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没有肥皂和流水,可以使用手消毒剂。但要注意消毒剂在手部没有太多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当有可见污染时仍建议流水+皂液洗手。
6.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并注意保持1米安全距离。
7.进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减少因接触引起病毒感染的机会。
8.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
9.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搭配,保证每日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
10.推荐每年接种1次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的发生。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为每年9月至12月。
总之,由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冠肺炎在传播途径以及症状上有重叠,所以多病同防尤为重要。提醒广大市民既要落实日常防控措施又要及时接种疫苗,从而防控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生。
【本期专家】
魏颖鸿,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及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急救医学委员会理事、辽宁省中医养生康复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脑病康复委员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血流感染等全身各部位感染及复杂重症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