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4点半,在沈河区泉园第二小学和育鹏小学门前,人们总能看到几位结伴而来的中老年人在翘首等待孩子们走出校门。他们既不是孩子的亲人,也不是家长雇来的保姆,但他们每天下午准时来到学校,接放学的孩子“回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点半妈妈团”。
2021年,“四点半妈妈团”发起人高桂华被推荐为“中国好人”。
退休社区党委书记发起成立“四点半妈妈团”
现年68岁的高桂华,退休前曾是一名优秀社区党委书记。长期的基层工作,使她对周边邻居、社区居民的冷暖了如指掌。
2010年的一天,高桂华听见邻居李某家里传出了激烈的争吵声。经了解,李某是单位的项目经理,妻子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各自忙得不可开交,儿子亮亮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都是自己一个人回家,夫妻俩因担心孩子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而经常争吵不休。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高桂华说:“你们别吵了,从今往后,孩子我负责帮你们接!”
在接孩子放学的过程中,高桂华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做这件事,不是能让更多的孩子家长免去类似的烦恼吗?于是,她开始联系自己的老伙伴,几个人携手并肩,组成了一个专门解决孩子接送难题的团体——“四点半妈妈团”。
志愿者从4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5人
近年来,由于家长的工作时间与孩子的放学时间相冲突,“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这一现象令很多家长为之头疼。无法接孩子放学的难题愁坏了年轻的父母们,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安全问题更令家长担忧。
“四点半妈妈团”的成立,在受到孩子家长欢迎的同时也引起了社区的高度重视。高桂华告诉记者,“四点半妈妈团”成立之初,还没有微信等互联网手段,清泉社区工作人员和“四点半妈妈团”的成员们一起,以单元楼为单位,走家串户进行宣传,孩子家长通过电话或直接到社区将孩子代管的需求告知社区。如今,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预约,“四点半妈妈团”的志愿者们会准时到学校接孩子。
十多年来,在清泉社区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四点半妈妈团”成员由最初的4名志愿者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5人。
“四点半妈妈团”成为校外“第二课堂”
“我也是从孩子妈妈过来的。”高桂华深知年轻父母的不易,也越发对代管的孩子负责。她找来身边的熟人当起了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
2015年,社区搬入现在的办公用房后,“四点半妈妈团”不再局限于单纯地接孩子、看管孩子,清泉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整合社区志愿者力量,并引进育鹏小学及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住友围棋等社会组织,将“四点半妈妈团”打造成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开展书法、美术、文学、围棋、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讲座以及各类集体活动。社区党委与“四点半妈妈团”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询问家长和孩子们的切实需求。今年,社区还邀请北方图书城定期开展图书诵读活动、邀请沈阳音乐学院声乐老师现场指导孩子们的乐理知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
十年风雨路,苦乐总关情。自“四点半妈妈团”成立以来,高桂华从未因为头疼脑热耽误一次接送孩子。有孩子家长说:“高姨,这些年您太辛苦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面对一些孩子家长送来的礼物,她总是报以微笑,婉言谢绝。高桂华常说:“跟孩子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