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只是学习的其中一站,别样课堂,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根发芽。
“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15:40正式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大东区和睦路小学全体师生早早做好了上课准备。来自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车间生产一线的两位志愿者杨志、刘晶石也加入了和睦园这个大家庭,和同学们一同来探寻宇宙的秘密。
课前,和睦园积极组织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太空”问题进行搜集并寻求答案。在班级内掀起了高涨的“太空热”。同时两位志愿者更是结合自己岗位工作,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尖端配置及其主要功能。
当同学们知道中国空间站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返回舱和推进舱之间、返回舱防热大底和舱体之间关键的连接分离机构----均由沈阳航天新光集团研制之时,久久不能平复的是同学们的掌声与欢呼声。
同学们还知道了在载人航天器内的失重环境中,液体中密度不同的成分不会发生沉淀和对流;水和蜡烛燃烧都会呈球状;许多成语比如:脚踏实地、飞流直下、危如累卵和摇摆不定等成语在失重环境中都不适用了,在那里水不再往低处流,甚至可以用竹篮也可以打水。
当亲切地声音从远离地面4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实验舱里传回地面小课堂时,当“天空之城”打开大门之时所有人凝神屏息,目不转睛地观看着神十三乘组太空授课现场直播。这是祖国第二次将三尺讲台放置在无垠的太空。是“太空教师”王亚平在2013年于“天宫一号”授课后,首次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为全国中小学生讲课。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项目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等。
杨志、刘晶石两位志愿者更是结合第一次太空授课,向同学们更全面的解读了本次中国空间站首次授课的意义:
“此次太空授课与首次太空授课有些不同:
一是因为“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比2013年首次太空授课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要大许多,而且更现代化,所以可以更方便、更精彩地演示太空实验和太空生活等;
二是我国的测控通信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依靠天链1号中继卫星星座提供的宽带,可以把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更流畅的传回地面;
三相对于其他国家太空授课更多的是展示生活板块,我国这次授课不仅有物理实验,还有生物实验,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所以同学们看到了更多有趣的实验效果。”
志愿者们与同学们就此次授课积极互动,同学们也知道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几项实验?这是因为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它让孩子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眼界,从而对航天更加向往。
太空授课后,很多学生纷纷表示:这次大开眼界的课堂拉近了同学们与航天的距离,让自己从航天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而且在科技的支撑下,此次授课也展示了祖国航天强大实力。
太空课堂激发了和睦娃们探索太空的好奇心,通过这堂课对失重、浮力消失、水的张力等有了难忘的记忆,看到航天员通过直播回答了很多学生的提问后,他们仍感觉不过瘾。觉得好多问题直播里没有找到答案,表示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不断地搜集资料,在发现中找寻答案。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自己的浩瀚星空。
和睦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