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我市咬定年初设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持续聚焦建设“两城三区四基地”,全力推进“3+3+X”产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三篇大文章”,全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辽阳经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走稳走实。
今年8月末,辽阳石化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装置一次开车投料成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正式进入生产运营阶段。
装置投料开车两个多月来,运行平稳,正朝着年增加销售收入22亿元、利润1.3亿元的目标稳步前行。作为辽阳石化实现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聚烯烃产业、推进提质增效的重点项目,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装置将进一步延伸辽阳石化炼油和化工下游产业链,增加化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推进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
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让建厂50多年的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在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今年以来,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持续提升装备水平能力,主动创新求变,全年的生产任务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运用新技术嫁接、植入等方式,把旧存量变成新项目增量,改造升级“老字号”;全力推动石化、冶金、建材产业延链补链,深度开发“原字号”;以数字化提升、绿色化改造为抓手,不断壮大新材料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字号”。今年已梳理出重点推进的“老原新”项目66项,总投资1190亿元。
辽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詹恒亮:“高度重视做好‘三篇大文章’工作,并把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和主攻方向,系统谋划、多措并举,结合辽阳产业实际,编制了《辽阳市关于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梳理出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14条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重点产业链,高质量、高标准科学谋划了‘老原新’项目,全方位谋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