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房颤患者的诊疗行为,提高房颤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使每位房颤患者均能接受最恰当的诊疗与管理,11月10日,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建设启动会成功召开。房颤中心的建设启动标志着市十院对于房颤患者的诊治水平将会实现质的提升。庄晓晨副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会议,启动会议由医务科方强科长主持。
方强科长主持会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卒中和猝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会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据统计,我国现有房颤人群超过1000万,房颤导致卒中数量每年约有52.5万人次,而且新发患者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现阶段,房颤管理存在诸如早期诊断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介入诊疗质量亟待提升、房颤长期管理欠缺等问题,特别是规范化抗凝治疗率远低于全球水平。因此,推进房颤综合化管理质量提升迫在眉睫。
近年来市十院紧跟国内医疗发展前沿,心内科经过三年的摸索、整合,构建了融预防、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功掌握了心脏介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等多项前沿医疗技术,为沈阳百姓的“心”健康筑起更加坚实的长城。
启动会上,方强科长宣读关于开展房颤中心建设、房颤中心领导委员会、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任命房颤中心医疗主任等相关通知,由医疗总监佟铁壁详细讲解了房颤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房颤中心秘书施文贺医生讲解了房颤中心建设规范化管理以及房颤的诊断、诊治流程,使房颤中心建设有章可循,有理可据,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迅速给出合理的诊治方案,时刻为生命保驾护航。
市十院房颤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院内房颤患者筛查、推进房颤患者规范化管理、强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做好房颤患者随访康复工作,并将向周围社区或城乡居民提供房颤健康科普知识,完善三级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平台,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互动,各学科联动,形成房颤患者救治网络体系,提升房颤单病种管理质量,大大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致死率。
庄晓晨副院长总结强调,房颤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房颤中心的启动将形成信息化全覆盖的房颤综合管理方式,进一步推动我院学科联合+医联体为主的多学科联动全新医疗模式,向房颤患者规范化诊疗迈出的重要一步。市十院永远将人民的健康作为医院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沈阳地区房颤防治工作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