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寒衣节’这种特殊节日做宣传、引导,居民更容易接受。”沈阳市民政事务行政执法队队长刘伟称,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他们都会加大节俭治丧、生态安葬、文明祭祀的宣推。
11月4日,沈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民政事务行政执法队在铁西区笃工街道北二中路社区举办殡葬政策宣传普法活动。号召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发放了“抵制丧葬陋习、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自愿者们表演了自制“文明祭祀新风尚”节目。近百名社区居民参与了活动。
“文明祭祀,从我做起。”北二中路社区居民庄贵生老人精神矍铄,毫不避讳谈今年自己73岁,一部近一尺长的银髯飘洒胸前,称自己平生酷爱武术,先后收了60多个徒弟。对待社区活动更是热心,他认为祭祀活动有多种多样,何必非要在马路上烧纸,污染自己的家园呢。
活动现场很多居民认真观看了宣传展板和倡议书,不时向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工作人员都一一做了耐心地解答。
“讲文明、树新风是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环境、卫生的一件大事,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泛参与,”沈阳市铁西区笃工街道北二中路社区副书记魏玲表示,广大市民群众要转观念、破陋俗、树新风,监督和劝阻不文明祭祀行为,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同时表示社区也会经常组织类似活动,号召居民自觉遵守《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抵制丧葬陋习、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农历十月初一即将到来,在这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文明新风,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疫情防线,让文明祭祀成为市民朋友们的自发追求和自觉行动,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缅怀先祖更需珍视当下。要自觉遵守《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摒弃烧纸等污染环境的祭祀陋习,提倡采取低碳环保的方式纪念故人,逐步将注重实地实物祭祀转变为注重精神传承,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感融入现代文明表达方式,使农历十月初一成为传递亲情、传承文化、崇尚科学、弘扬美德的重要载体。
二、摒弃陋习,强化防控。当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内本土病例零星散发。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自觉做到不聚集、不参加烧纸祭祀活动。提倡网上献花、线上寄语、撰文追忆等方式缅怀先辈,倡导在外亲友不返乡、不跨区域祭祀,减少辗转奔波和感染风险。
三、厚养薄葬,弘扬美德。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和提倡“厚养薄葬”观念。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攀比、不铺张、不摆阔,以丰而不奢、简而不陋的祭祀方式怀念逝者,使祭祀活动回归“传承好家风、彰显正能量”的价值本源,营造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政机关、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自觉抵制生产、运输、销售及焚烧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行为,做文明科学祭祀的先行者,做践行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广大市民群众要转观念、破陋俗、树新风,监督和劝阻不文明祭祀行为,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让我们共同携手,用文明之风传承传统习俗,用文明行为守护美好家园,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文明和谐美丽平安沈阳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