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一、肝癌的分类
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肝癌占全部原发性肝癌85%-90%。
二、肝癌的常见病因
肝炎(包括乙肝、丙肝)、黄曲霉毒素、其它(包括嗜酒,饮水—沟塘水,微量元素—缺铁、缺锌,性激素—男女发病率2-4:1,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肝炎到肝癌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我国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85%-90%,其中绝大多数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三、肝癌的症状
1.肝区疼痛,以肝区疼痛作为首发症状的超过50%;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饭后上腹饱胀,腹泻;
3.消瘦与乏力;
4.发热:一般多为中低度发热,37.5-38度,少数也可出现高热;
5.下肢水肿:造成下肢水肿主要因素是腹水压迫下肢静脉或癌栓阻塞使静脉回流受阻;
6.出血倾向:常见是牙龈、鼻出血及皮下瘀斑等,主要由于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所致;
7.其它症状:如转移到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转移到脊柱可以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
四、肝癌常见的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常有肝炎、肝硬化背景伴有门静脉高压,而门静脉和肝静脉癌栓可以进一步加重门脉高压,故常引起食管中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若癌细胞侵犯胆管可致胆道出血、呕血和黑便。有的患者可因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广泛出血,大出血可以导致休克和肝昏迷。
2.肝病性肾病和肝性脑病(肝昏迷):肝癌晚期尤其弥漫性肝癌,可以发生肝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引起肝肾综合征 (hepatorenal syndrome,HRS),即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functional acute renal failure,FARF),主要表现为显著少尿,血压降低,伴有低钠血症、低血钾和氮质血症,往往呈进行性发展。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即肝昏迷,往往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常因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剂、电解质紊乱以及继发感染等诱发。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为肝癌最紧急而严重的并发症。癌灶晚期坏死液化可以发生自发破裂,也可因外力而破裂,故临床体检触诊时宜手法轻柔,切不可用力触压。癌结节破裂可以局限于肝包膜下,引起急骤疼痛,肝脏迅速增大,局部可触及软包块,若破溃入腹腔则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少量出血可表现为血性腹腔积液,大量出血则可导致休克甚至迅速死亡。
4.继发感染:肝癌患者因长期消耗及卧床,抵抗力减弱,尤其在化疗或放疗之后白细胞降低时容易并发多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和败血症等。
五、肝癌的常见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肝移植、外科切除手术、局部消融、介入、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和生物治疗等。其中肝移植、外科切除手术、局部消融被公认为根治性治疗方法。
六、如何预防及护理肝癌?
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对降低肝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乙肝病毒灭活疫苗预防注射不仅防治肝炎有效果,对肝癌预防也必将起一定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应用血制品。预防粮食霉变、改进饮水水质,戒除饮酒嗜好亦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在肝癌的一级预防尚未完善之际,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肿瘤学上被称为“二级预防”,显得十分重要。
自实施肝癌筛查以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进入了亚临床水平,早期肝癌比例不断增高,5年生存率亦明显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肝癌的高危对象(35岁以上有慢性肝炎史或HBsAg阳性者)采用检测AFP与超声进行筛查,检出了许多早期肝癌,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肝癌的病死率。
【本期专家】
吴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一科主任、沈阳市肝癌诊治中心执行主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普外临床工作20余年,致力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肝癌的规范化、综合化、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