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区警务支队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全力做好“平安乡村”建设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公安机关工作职责。制定《本溪市公安局平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公安机关职责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关于平安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
二、坚持“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全市各公安派出所立足辖区,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省厅、市局要求,组织社区民警依托矛盾纠纷调解室,深入村屯彻底排查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健全档案簿册,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积极主动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办事处、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四级调解平台”,完善“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公调对接、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加强对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组织的对接,推动形成多方参与、网上网下结合、法理情理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格局,有效发挥矛盾纠纷调解整体联动功效。
三、发展群防群治力量,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市局要求全市各公安派出所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加大乡村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力度。在持续加强治保会、红袖标、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两委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传统群防群治队伍发展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新生群防群治力量,最大限度地组织发动群众参加义务治安防范,并充分发挥村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调处各种民间纠纷,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
四、推进技防建设,开展“零发案”村屯创建活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努力实现活动轨迹全掌控、数据信息全共享。通过技防与人防、物防相结合,大力开展“零发案”村屯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治安防控、人口管理、安全防范等各类警务活动科技含量,健全完善可防性案件预警防控机制,力争使严重影响乡村安全的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发案得到大幅度下降,切实有效遏制可防性案件多发问题,真正提高乡村治安风险预防能力,为规范和加强全市安全防范工作奠定基础。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平安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安微信群等阵地,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张旗鼓地开展建设平安乡村宣传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深入广泛地做好发动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关心治安、维护稳定、参与建设平安乡村的积极性,把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活动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努力提高公安机关建设平安乡村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