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观光小火车穿行于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车上的游客徜徉在田埂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惬意……今夏,伴着沈北新区稻梦空间景区的持续火爆,与之相邻的单家村“稻梦小镇”民宿也是“一床难求”,成为游客体验农家乐的“打卡地”。
三权分置改革
闲置宅基地焕发新生
单家民宿是沈北新区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体现,是该区不断丰富闲置宅基地开发利用,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自2020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以来,沈北新区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通过多种开发模式,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参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马刚街道中寺村采取“宅基地使用权自营”模式,对传统农家乐升级换代,打造满族风情小镇;黄家街道腰长河村采取“宅基地使用权入股”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锡伯人家文旅项目;兴隆台街道单家村、立新村采取“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通过村企合作开发民宿旅游项目,分别建设“稻梦小镇”和朝鲜族风情村。
今年,单家村又通过“合作经营”模式和有偿退出方式盘活宅基地,带动更多农户参与民宿的开发建设;兴隆台街道盘古台村与丰田牧业公司合作,流转闲置宅基地建设宠物食品生产基地;黄家街道大丁村、兴隆台街道救兵鲜村,积极推进居民就地回迁、集中居住,腾退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用于发展农商文旅项目;财落街道联合、毕家两个村通过“整理宅基地复垦”模式,对拆迁后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增加水田500余亩。
工商资本“下乡”
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让工商资本与农村土地资源实现有效对接,从而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本。
锡伯龙地创意农业有限公司依托稻田画旅游项目,与单家村合作,投资近1000万元流转18宗闲置宅基地开发民宿旅游项目,并对村民的承包田全部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流转,种植绿色水稻、开发销售休闲食品,实现了农业生产、食品开发、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稻梦空间的拍摄和首映式的成功举办,稻梦空间和单家民宿成为沈北新的网红打卡地,2020年游客达到30万人以上。
制度创新
带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
沈北新区宅基地改革,积极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参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从而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单家民宿项目中,参与宅基地流转的每户村民,除固定租金每年0.3万元外,还可获得保底分红、耕地流转费和打工收入,户均收入比其他村村民高出2万余元。腰长河村村民通过项目建设,回迁入住联排别墅,还可获得补偿金、房屋返租租金、股金、商金(经营店铺)、薪金、溢金(房屋和股份升值)等“六金”收入,户均年收入可增加1.5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流转闲置宅基地300余亩,带动耕地流转7000余亩,10余个村2000余户居民从中获得收益。依托单家民宿项目,大孤柳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休闲食品,已于7月份实现了销售收入。同时,其他6个村将联合利用乡村振兴资金,计划通过飞地经济形式参与单家民宿建设,从而实现以强带弱、合力发展的局面,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拓宽发展空间探索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