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当时我们了解到了针对残疾儿童的救助政策,考虑给孩子安装一对人工耳蜗。”9月23日,市民宋玉强告诉记者,“经过近三年的训练,如今的孩子已经达到正常小孩的说话水平,我们打算送他去普通小学读书。”
开设涵盖市残联全部业务集“政策咨询、线上办理、信息反馈、综合评价”为一体的“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功能……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郭笔介绍:“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由6个分平台、42个一级功能模块和337个功能点组成,围绕残疾人证管理及康复、教育、托养等业务,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残联组织的业务网络一体,形成了‘业务一张网’的模式。”
据悉,该平台应用以来,共校对核验残疾人证近22万人次,累计调用其他委办局业务数据240万余次,实现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业务办理4.1万余次,实名制救助22812人次,近2500万元资金零差错发放到位。
救助残疾儿童
让残疾儿童家庭更有安全感
宋玉强的孩子明明患有先天性导水管肥大,自出生就失聪。2019年,宋玉强从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上了解到沈阳市对残疾儿童的救助政策。宋玉强说:“孩子4岁半做的双侧人工耳蜗手术。咱们沈阳的政策好,每个月都给生活补贴,还有10万元补助,手术费也给部分减免。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帮助非常大。”
2018年,沈阳市正式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0—10岁有出生障碍或发育迟缓的视力、听力、肢体、智力以及孤独症儿童实施手术救助、辅助器具救助和康复训练救助,此外还有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生活补助等政策。
市残联康复部部长穆大鹏介绍,自救助制度实施以来,得到救助的残疾儿童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此举提升了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性资金帮扶
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根据残疾人自身特点和创业需求,沈阳市给予持续性和全周期的就业创业扶持,从残疾人就业创业之初,每年均投入资金进行扶持。近五年来,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鼓励帮扶残疾人自主创业,支持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年均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积极落实按比例、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五年来共减免残保金近3亿元、实施奖励1000多万元。对比国家部分城市及省内其他城市,沈阳市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时间、范围、标准均居全省首位,使惠残面更广、受益人数更多。
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工作人员武威介绍:“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就业的精准化对接,方便残疾人更加快捷地了解我们的就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