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眼下已进入秋冬季,天气变凉,尤其早晚的温差较大,气候干燥,诸多因素导致的皮肤病患者瘙痒的情况明显加重。此外在疫情后期,大部分人居家的时间比较多,活动量减少,而由于室内温度下降,很多人容易受寒。外受寒邪,入里易化热,加之秋燥,可导致皮肤干燥。
秋季最常见的瘙痒性疾病主要有泛发性干性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老年瘙痒症、结节性痒疹、银屑病、扁平苔藓等疾病。当空气变得寒冷干燥,可使人体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收缩,处于不活跃状态,分泌的汗腺和皮脂腺大大减少,也使皮肤干燥脱屑,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分泌机能也随之减退,所以很多中老年人一到秋季皮肤瘙痒就容易加重。
许多人针对瘙痒,首先的反应是洗一洗,烫一烫。而瘙痒加重问题就出在洗热水澡上。烫洗皮肤时由于高温,皮肤末梢神经被麻醉,感觉迟钝,瘙痒暂时减轻,但是皮肤表皮被热水损伤,皮肤屏障受到破坏,局部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瘙痒反而会加重。”
皮肤瘙痒是秋冬季十分常见的皮肤病情,广大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诊治,切莫采用不科学的办法擅自处理,以免产生严重后果。应对秋天空气干燥,要多饮水,多吃瓜果蔬菜,积极做好皮肤护理保养,如果皮肤局部出现脱皮、瘙痒,可用润肤类的乳膏外涂,也可在患处涂抹保湿剂。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处理。
【本期专家】
梁秀宇,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辽宁省青年名中医,沈阳市第五批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及外治法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湿疹组委员。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和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