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受周边游热度进一步提升、城市IP持续深化的影响,沈阳市市内旅游比以往更受欢迎。沈河区首届中街文化节—第三届沈河区文化旅游博览会,实现安全、平稳、有序开放运营。
中街商圈旅游热力·线上活动宣传发力
十一前夕,沈河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体育局)联合网易辽宁推出了“拍出月下最美中街”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以“月下中街”为主题,发挥创意拍摄中街的景、物、人,引导大家在国庆期间来中街打卡,并通过转发投票进行有效的二次传播。截止到10月9日,活动收到了813幅作品,评审后有152张照片,共有273122人次参与活动。
活动投票数据如下:(截止到10月9日10:00)
第一名照片:投票数:8059(截止到10月9日10:00)
专家点评:本图以中街为背景,以夫妻合影的形式在活动主背景下,显得幸福感十足,展现幸福生活、幸福家庭、幸福沈阳的和谐音符。
第二名照片:投票数:6823(截止到10月9日10:00)
专家点评:本图以“月球漫步”为活动背景,一老一小,祖孙两人共同出现在镜头内,意味着生命的传承意义,并且在老人的指引下,告诉孩子,航天员登上月球的重要意义,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榜样。
沈河区首届中街文化节—第三届沈河区文化旅游博览会,活动期间系列宣传报道曝光量破百万,得到了沈阳电视台、网易、文旅中国、新浪、搜狐、爱艺奇、今日头条、腾讯、88.8辽宁交通广播、一点资讯等30余家官方媒体的转发和报道,抖音、微博达人等众多自媒体达人也来到中街参与“月下最美中街”拍摄活动,号召粉丝们、网友们都来中街参加活动,在各方面媒体渠道的积极推动下,使得本次活动得到了取得了巨大成功。
截至10月7日16时,中街步行街迎来总客流量576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8.76%。中街商圈全口径营业额接近4.6亿元,同比增长95.24%。
首届中街文化节·活动精彩不断
第三届沈河区文化博览会拉开了首届中街文化节的序幕。博览会以“漫步月球”为主题,新颖的展位风格设计,多元的展陈元素。博览会不仅有景区、文创类展销,非遗艺人展示,沈阳市文旅特产,更集合了中街各胡同的名小吃,让游人可以寻味知胡同,将胡同里的美味带到街上!5M×8M高的巨型航天员气模更是在中街C位出道,吸引游人纷纷前来合影,刷屏了国庆前人们的朋友圈,成功引爆首届中街文化节的开幕人气!
10月4日——10月6日,大型沉浸式活动在步行街亮相,赢得了行人的热情围观。盛京古韵、奉天往事、盛世华章和SUPER中街,由东向西,一步一景。四大沉浸式华美篇章让步行街上的万千市民移步换景,将沈阳人的历史记忆映射进这条国家示范步行街,尽揽中街400年的历史与新时代的美好。
满族民俗的胡同景区中央里、沈阳故宫的“花好月圆秋满堂”书画展览、北京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展和“清宫家具与帝后生活”展览;张氏帅府的“四季风光摄影比赛”和特色历史剧演出;盛京龙城庆十一特别活动和首届龙城杯汉服街拍大赛;荟华楼珠宝的“城楼献唱”、“小丑路演”及“年代秀”……这些精彩的活动都融合在了中街。这个十一的中街,人们能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汇,文化与商业、旅游的融合,沈阳本土与世界的链接。
古城未来华彩序章 中街奏响
整个国庆假期,人们在沈城尽情地享受了“诗和远方”的闲适生活。沈阳市通过举办沉浸式、常态化等多元化的文商旅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近年来,沈阳市坚持把“文化”作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叫响沈阳“文化+”、“文明+”的系列IP。
紧跟省、市战略步伐,沈河区一直致力于挖掘中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化+”战略,为发展赋能。通过开展文化旅游博览会,中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形成中街“文化+”大发展格局。二是突出文化优势,培育IP品牌,打造富有现代时尚气息的科技文化。在中街步行街公共空间的活化利用上,以钟楼、鼓楼为原型,将其拟人化,赋予新的生命,打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嘎钟哥、哈鼓妹、小凤仙等沈阳中街IP形象,进一步唤醒广大市民、游客对中街的记忆。同时,以“今日头条”和“抖音”开屏广告等形式推出,制作了以三大时尚萌物为标识的伴手礼,迅速引起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关注。三是复兴盛京古城,打造发展载体。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独特元素符号植入新技术手段,把文物历史建筑逐步打造成具有展演展示、文创开发、文化交流、文旅产品展销、休闲娱乐特色的活动基地,推动中街步行街空间活化和消费升级,全面展示中街文化特色。四是积极发展夜经济文化。以得天独厚的盛京古城历史文化为内核,打造夜间网红热点。围绕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打造“不夜城”主题,与商家商议,将营业时间调整至12点,吸引夜间客流,让游客充分体会到最美的月下中街!。
线上线下活动宣传齐发力,使得中街文商旅的融合“景”上添花。让这个国庆节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传承和彰显着城市精神与文化自信。有网友评论说:“才发现中街是个可以看夜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