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东北首台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装机仪式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举办。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明宇出席了仪式。他指出,医学的进步与科技创新和前沿学科交叉融合息息相关。此次,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引进带有世界先进3D结构光定位导航系统的国产华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一次在神经外科手术领域内新的实践。对于神经外科未来的发展他满怀信心和期待,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科技力量注入到医疗事业发展中来,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百姓带去真正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云会教授在活动上讲话,他表示,传统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智能化,这既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在医学之路上的不断探索。未来,医院将把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经验分享给更多该领域的从业医师,提升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让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活动现场,第一神经外科病房鲍民副主任、第三神经外科病房李少一副主任还分别对已经在该院开展的两例机器人辅助结构光定位下的神经外科手术——脑肿瘤活检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进行了讲解。来自省内多家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围绕此项机器人新技术展开了现场讨论。
3D结构光扫描定位 手术机器人展硬核实力
对于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人的大脑来说,手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如“禁区的舞者”一般,每一台脑外科手术都必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有时,为了更精准的定位病灶位置,不得不扩大手术的创口,这也导致了手术风险和副作用随之升高;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听到脑部疾病便会想到开颅手术及其带来的高风险,也让人不由得“闻之色变”。
此次,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引进的国产华科精准SINO手术机器人,是由影像处理及手术规划软件、3D结构光定位导航系统和协作式六轴机械臂等组成,它将计算机辅助空间定位算法技术、医学影像融合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临床一线的医生经验结合起来。仅需通过3D结构光对患者进行面部全息扫描,上百万的点源打在脸上,结合患者术前的CT,便能对颅脑结构进行细致的三维重建和分析,其精准度可达1mm以内,配合影像处理及手术规划软件以及机械臂,能够有效在术前避开脑部重要血管和神经,规划最优手术路径,并在术中准确定位、精准治疗。
在这个机器人“助手”的帮助下,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患者颅内的细微病变,仅仅通过头部1个绿豆粒大(2-4毫米)的小孔,实现更加精准的微创手术。
无创定位且快速 脑肿瘤活检还可以这么做
作为脑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活检能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准确判定肿瘤的种类及性质,是脑肿瘤综合治疗的依据和基础,这对于刚被告知脑部长了肿瘤的李女士来说,可谓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怎么能让这个过程更加温和?作为国产华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开展脑肿瘤活检术上的首位“尝试者”,李女士经历了一把与之前来院做脑肿瘤活检的患者完全不同的过程。
相比于之前只能使用头钉来固定于患者头部,进行CT扫描后再将数据倒入机器人计划系统从而实现患者的注册定位,李女士所经历的3D结构光定位导航则免去了植入头钉的有创定位操作以及等待CT扫描和数据传输的繁琐步骤。医生可以直接通过3D结构光对李女士面部进行扫描后,根据面部轮廓数据建立颅脑轮廓模型。在手术机器人的定位引导下,医生能够使用直径2毫米的穿刺针直达李女士的脑肿瘤。
这种无创定位活检不仅有效减小了李女士的痛苦,还大大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由原先的半小时左右缩短至3分钟左右,有效提升了整个穿刺活检的效率,让小小的却非常重要的脑肿瘤组织能够尽快送到病理科,更早地为李女士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避免“盲穿”精准治疗 半小时阻断“天下第一痛”
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总是能轻而易举摧毁病友们的生活,年纪轻轻的小张便是其中的一个,患病已有1年的他,平日总吃口服止疼药却效果甚微。最近疼痛加剧,吃饭、喝水都是问题,因为惧怕开颅,医生为他选择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从患者面部嘴角到三叉神经的出颅处进行穿刺,置入微球囊并扩张,通过局部微损伤来降低三叉神经敏感,减轻患者的疼痛。
对于小张来说,手术尽管微创,但还是有些担心。传统球囊压迫手术需要医生在X线引导下“盲穿”,有可能穿刺失败,也有可能反复穿刺造成效果不佳或术后并发症。
让小张不再担心的是,医生将手术机器人的3D结构光定位导航应用到了小张的手术中来,这次手术医生不再是“盲穿”,而是通过为小张进行3D结构光及骨性标记物的双重注册定位,在机器人引导下进行了精准的靶点穿刺,经面部皮肤进针穿刺至卵圆孔后导入球囊,缓慢注射造影剂充盈球囊,球囊压迫呈“梨”形,持续压几分钟就阻断了“天下第一痛”的神经传导,从麻醉到苏醒手术时长不到30分钟,且创口只有针眼大小,术后小张的疼痛立刻消失,住院三日后便出院了。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自2018年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已凭借机器人辅助术中定位,顺利完成了癫痫外科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手术、深部核团刺激(DBS)手术等高精尖手术,同时积极开展了颅内病变活检、颅内(深部)血肿穿刺抽吸引流等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医院将把此次引进的带有更加先进的3D结构光扫描定位系统的国产华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更加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手术中,借助机器人新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医疗,不断提高救治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带领辽宁神经外科手术迈入更加精准定位的机器人辅助新时代,为更多百姓带去安全、可靠、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