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宽甸县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立足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实际,持续深化“鸭绿江畔党旗红”工程,扎实推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培育红色细胞、织密红色体系、建设红色阵地”五方面基础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仰。深入发掘和保护本地红色资源,全面普查革命文物(遗址),制作统一标识,实行重点保护。遍访老党员、老军人和革命遗属,对各个革命时期的史实资料进行“抢救式”发掘,建立“红色历史档案”,目前新登记本地红色资源63处,对20名建国前老党员革命事迹进行搜集整理,并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创建河口断桥、毛岸英小学、天桥沟抗联遗址等5处现场教学点,开展现场体验式、情景模拟式教学,引导党员感悟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汲取精神力量。创新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教育培训突出红色思想,组织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教材”,讲好党员干部教育“必修课”。文艺创作突出红色元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和传播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旅游产业突出红色文化,开辟红色旅游线路2条,广泛开展“红色导游”活动,生动讲解宽甸革命历史,进一步扩大宽甸红色文化影响力。
图为虎山镇举办“鸭绿江畔党旗红”主题文艺汇演
培育“红色细胞”,发挥先锋作用。着力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党的“肌体细胞”活力。运用“2+3+3”工作法,有效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党员结构持续优化,初步解决了农村后备力量不足、两新组织党员较少等问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记录民心日记,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民心台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实事项目698件,已解决415件。结合边境党建实际,组建6支党员志愿队伍,在“稳边固边兴边”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织密“红色体系”,筑牢基层堡垒。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扩大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强化政治引领,促进企业发展。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全力攻坚克难。推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把党组织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使党员发挥服务村(社区)的作用具体化。研究制定《宽甸县机关单位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施办法》,坚持组织、队伍、制度、业务全方位深度融合,推动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共进。
图为宽甸县振江镇群众体验“党群e家”报警器效果
建设“红色阵地”,激发党建活力。围绕党员群众所需所盼,以市县两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小区党员活动室为补充,提供便捷化、精准化服务。推进新型组织阵地建设,以党员志愿服务为主体,在各领域创建多功能“红色驿站”36个,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培育“红色农家院”和“红色之家”,打造“形式新、内容多、传播广”的党建宣传途径。在重点抵边镇村推进“党群e家”建设,覆盖7个乡镇、24个村(社区)、12825户,真正发挥边境地区党群联防互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