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沈阳人才新政3.0版”落地落实,进一步调动广大技能人才投身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积极性。9月7日,沈阳市“产业链企业高技能技工评审技术职称工作”启动式在市人社局第二会议室举行,部分产业链“链主”企业、部分区人社局相关同志、“盛京大工匠”代表出席活动,此举标志着我市职称与职业技能“贯通互评”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沈阳技能人才今后也能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了,工人评上“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不再是梦想!
“这次我们重点围绕沈阳市2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需求,开展产业链企业高技能技工评审技术职称工作,目的就是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界限,创新技术技能导向的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促进两类人才融合发展”。市人社局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负责人介绍,从技术工人到“工人教授”,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搭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从而确立起技能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投身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产品升级的活力,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我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今后,沈阳人社局将常态化开展技能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建立并形成更加完备系统的政策体系,吸引和稳定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来沈阳创业兴业。
据介绍,此次产业链企业高技能技工评审技术职称工作有五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坚持业绩导向。按照产业链企业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担负的角色,突破现有职称、学历、奖励、论文的限制,以发明专利、工程项目、研究报告等业绩成果为重点,着重评价申报人的创新创业、产业促进、市场收益、企业成长等业界贡献。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具有绝招、绝技、绝活,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采取特殊评价办法,可以“一步到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称,让高技能领军人才“评得快”。三是扩大参评范围。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工作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艺术、体育、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让更多的专业领域内高技能人才都能享受到改革政策红利。四是单独组建评审委员会。将市非公领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纳入产业链职称评审服务体系,吸纳产业链“链主”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市级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并担任专家评委。五是向基层一线倾斜。政策制定、评价标准、报审评定和聘任上岗向企业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倾斜,鼓励和支持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申报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为符合参评职称条件的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单独分组、独立评审,优先推荐和服务保障生产一线的申报人员参加省评审委员会评审。
不唯资历、学历、身份、帽子等条件限制评价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在沈阳早已不是先例。早在2019年,敢为人先的沈阳旗帜鲜明地全国首开先河在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单独组建评委会,涵盖城市规划、机械、安全、建筑施工、道桥、水利、环境保护等22个专业,两年来共有1500余人通过评审,评审通过率提高了30%。此举有效破解了非公有制人员与体制内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不均衡竞争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让那些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作为写在实践中,把科研成果应用在振兴发展大业中的人才脱颖而出。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为产业链企业“点对点”提供政策服务,进行政策宣传和措施解读,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支持、鼓励高技能人才积极申报参与,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为“数字沈阳、智造强市”提供技能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