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辽宁 > 正文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关口前移 全院动员 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0
分享至

为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加大疫情防控力度,针对全球疫情反复、国内多地多点散发情况,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积极应对,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级卫健委下发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从严从紧抓好“人、物、环境”同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把医院出入关,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全院联动 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疫工作

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院领导班子定期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并根据疫情动态进行工作部署和要求。自德尔塔毒株引发的疫情发生后,医院科学决策,立即行动,以更快更严更精准的举措,各司其职,共同织就疫情防控密网。

针对国家、省、市卫健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院领导班子迅速落实,先后召开12次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提出最新要求,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至全院,确保全员知晓,上下齐动,从严从紧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疫情面前,分秒必争。预防科每天关注全国疫情动态和轨迹以及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进行下发,要求全院职工第一时间高质量完成流调排查,同时纪委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临床科室病例轨迹流调情况进行督导抽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做细做实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此轮病例特点和发病人群,院感科强化对相关重点人群进行再培训再考核,做到培训有记录,考核有结果,同时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及保洁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做到及时督导整改,排除隐患,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本轮疫情发生后,医院的核酸检测服务需求量激增,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检验科全速进行,高负荷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院职工、食堂、物业人员、急诊、发热门诊、隔离宾馆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的核酸检测工作。

关口前移 紧把哨点筑起防控铜墙铁壁

预检分诊是医院抗击疫情第一道防线,也是排查工作最重要的关卡,医务科抽调骨干医生参加门诊预检分诊轮值,时时培训强化最新疫情的防控文件、防护要点和预检分诊标准,不放过任何漏洞和隐患;对进入医院的所有人员(包括职工)及车辆(车内人员)一律测温入院,同时关口前移,将1号楼、5号楼预检分诊移至户外区域;设置转运区5处,用于转运发热患者专用通道,做到全程追溯,闭环管理,进一步控制院感风险。在醒目位置制作展板,定时更新全国疫情动态及中高风险地区一览表,严防死守,确保沈阳一方平安。

预检分诊看似平凡的工作,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院领导带领护理部、院感科、预防科对预检分诊的每一个环节仔细查看,并对疫情防控提出要求:“严防死守、万无一失。” 从新冠疫情初期至今的500多天一直坚守在岗位,预检分诊团队医务人员吃苦耐劳,每天穿着厚重的隔离衣毫无怨言,有的人站一天、解释一天,下班时甚至累的想哭,但是第二天又精神矍铄的站在工作岗位上。预检分诊团队有的同志都是60后,他们没有因为年纪大抱怨疫情防控工作琐碎、辛苦,而是坚守在医院门诊门前。天气炎热,穿上隔离衣一个班次下来,汗水打湿了衣裤,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边测体温一边不厌其烦地问:“请问14天内有没外出......有没发烧、喉咙痛?”耐心指导患者填写调查表、核对信息。


预检分诊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守住防疫第一道防线,确保诊疗工作正常进行。这是所有预检分诊人员的决心。

加强管理,确保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位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严格执行《发热员工处理流程》,及时发布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每周组织全院从业人员进行三次核酸检测,总计11300人次;组织全院从业人员开展疫苗接种;从6月11日至今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报送全院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总计9975人次,抗体检测134人次;对离沈及去中、高风险地区职工及共同生活亲属实行报备制度,今年共报备837人次,以便及时了解职工及家属行程动态,多措并举,保证一方平安。

为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做到常态化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医院每天由一名院长带领行政总值班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并在2020年10开始由职能科长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坚持每天对疫情防控点位、患者及家属佩戴口罩等方面进行检查督导,聚焦防控关键环节,精准管控,排除风险点。


加强病房管控,实行铁桶管理模式,严控患者及陪护家属出入病区,食堂定时送餐至病房,设立外卖餐品和外送生活用品存放点,由保安负责看管,各病房指定专人每天三个时段负责取送。

院党委第一时间向全院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全院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进一步提高责任感,严格落实“四早”,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严守牢疫情防控关键防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无论是在如洪水猛兽的疫情中,还是如涓涓流水的平时工作中,十院人都彰显出一支实力过硬队伍的底蕴与素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神聚力,用大爱守护着沈城的安康。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东健谈亲弟澳洲留学遭刺杀身亡,悲叹:无法想象你长大后的样子

李东健谈亲弟澳洲留学遭刺杀身亡,悲叹:无法想象你长大后的样子

枪炮声隆隆
2023-12-07 17:17:16
财联社12月7日电,证监会同意山东键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财联社12月7日电,证监会同意山东键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财联社
2023-12-07 17:33:17
1962年毛主席问溥仪:传国玉玺在哪里?溥仪的回答让众人惊讶

1962年毛主席问溥仪:传国玉玺在哪里?溥仪的回答让众人惊讶

一度历史观
2023-12-06 15:48:40
价格杀到15万?小米汽车正式申报,配比亚迪电池,外观神似特斯拉

价格杀到15万?小米汽车正式申报,配比亚迪电池,外观神似特斯拉

富贵说车
2023-12-06 15:27:17
华尔街预测:如果字节跳动整体上市,张一鸣将会成为世界首富!

华尔街预测:如果字节跳动整体上市,张一鸣将会成为世界首富!

财经100秒
2023-12-07 15:49:13
去了一趟加拿大,简直愣住了,不得不承认跟我们的差距不小!

去了一趟加拿大,简直愣住了,不得不承认跟我们的差距不小!

南瓜观点
2023-11-07 09:02:42
铁杆乌粉,中国网红在乌克兰被抓判刑,居然还是“SM”爱好者?

铁杆乌粉,中国网红在乌克兰被抓判刑,居然还是“SM”爱好者?

军武次位面
2023-12-07 12:55:22
美国网友问: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赢得对中国的战争吗?

美国网友问: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赢得对中国的战争吗?

王丽说剧
2023-12-08 00:18:44
哈马斯十人轮暴大美女!大屠杀幸存者亲述还原惨剧,引爆舆论愤怒

哈马斯十人轮暴大美女!大屠杀幸存者亲述还原惨剧,引爆舆论愤怒

真实星球
2023-12-04 22:39:24
蜀汉最悲催人物被荒唐安排推上绝路,诸葛亮无奈必杀之

蜀汉最悲催人物被荒唐安排推上绝路,诸葛亮无奈必杀之

阿宇观史
2023-11-21 09:26:05
马航MH370疑被专家找到?凭空消失7年毫无音讯,它为何如此难找?

马航MH370疑被专家找到?凭空消失7年毫无音讯,它为何如此难找?

文史旺旺旺
2023-12-07 18:34:22
色胆包天的马经理!

色胆包天的马经理!

仕道
2023-12-06 12:57:03
那些年热搜榜上的岛国片女演员,现在已经退役了,大长腿熟女御姐

那些年热搜榜上的岛国片女演员,现在已经退役了,大长腿熟女御姐

不二砖家
2023-12-06 16:39:59
暴跌4成!保时捷在中国卖不动了

暴跌4成!保时捷在中国卖不动了

智能车参考
2023-12-05 17:31:08
人民币大反攻!飙涨2200个基点,超欧元成全球第2大货币

人民币大反攻!飙涨2200个基点,超欧元成全球第2大货币

知道宏观
2023-12-07 16:35:17
高校回应老师课堂讲解不雅图,疑似学生发文曝光真实情况!

高校回应老师课堂讲解不雅图,疑似学生发文曝光真实情况!

风云观察者
2023-12-07 18:06:31
卡扎什维利来泰山受阻?媒报罗马尼亚国脚加盟,泰山一百万招翻译

卡扎什维利来泰山受阻?媒报罗马尼亚国脚加盟,泰山一百万招翻译

糗糗球事
2023-12-07 15:12:02
72岁港星开颅手术一年终于出院!生日宴长子带三孙尽孝小儿子缺席

72岁港星开颅手术一年终于出院!生日宴长子带三孙尽孝小儿子缺席

88社长
2023-12-07 13:43:56
苹果将于下周推送iOS 17.2:有哪些新功能?

苹果将于下周推送iOS 17.2:有哪些新功能?

小宋聊数码
2023-12-06 12:35:34
真是丑人多作怪!上海捅姐大杀四方!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病

真是丑人多作怪!上海捅姐大杀四方!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病

小宠家庭
2023-12-07 00:58:07
2023-12-08 01:04:49

头条要闻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同志逝世

头条要闻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同志逝世

财经要闻

王健林又站到十字路口

体育要闻

福建96-88战胜青岛,来看赛后刘维伟、朱世龙和黎伊扬说了什么?

娱乐要闻

不叫"朱丽倩"!刘德华首次纠正太太名字

科技要闻

专家吐槽谷歌Gemini:只是小进步,飞跃谈不上

汽车要闻

预售50万起/轴距超3米 问界M9预计12月26日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亲子
房产
旅游

家居要闻

去繁从简,静谧中的温润韵律

艺术要闻

画展参观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个小镇画家凭什么?

亲子要闻

以为自己是不长妊娠纹的“天选之子”,没想到妊娠纹长在了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房产要闻

央企项目率先开卷!三亚安居房,价格首次低破一万元/㎡!

旅游要闻

郑州紫荆山公园初冬美景尽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