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们,带着组织的信任,肩负使命与责任,毅然背起行囊,告别家人;他们,迈出大楼,离开城市,走向农村、走进群众,满怀信心地奔向康平这片热土;他们,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一线帮扶结对,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咧咧,都不能阻挡他们走访贫困户的步伐。他们,就是奋斗在康平扶贫一线的驻村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日、节假日,“5+2”“白+黑”,坚守驻村,帮助村里脱贫攻坚,可歌可泣。三年后,他们有的即将返回原工作岗位,有的依然坚守在驻村一线,认真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忧”的工作宗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段珍贵经历,历时三年半时光,我实现了最初的誓言和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今日离开,祝王家窝堡这个小乡村越来越好!”这是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姜海洋的离任感言。三年多以来,无数个像姜海洋一样的驻村书记用脚底板丈量村里的大街小巷,用手掌心触摸各家各户的饥寒饱暖,担得起事、当得了家,用勤劳和汗水,带领乡亲们拧成一股绳,一起往前奔,描绘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2018年,姜海洋被选派到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回忆起当时村民们初次见到自己时投来的不信任目光,言语间也有着很大的距离感。姜海洋意识到,要想真正让村民接纳,就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姜海洋说,自2018年组织选派我到王家窝堡村任职第一书记已经三年半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井井有条,全情投入,我现在已经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为了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姜海洋鼓励村民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于是,在姜海洋的带领下,村里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特色作物红薯和小米。为了让产品更具竞争力,姜海洋多方协调,为村里的农产品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并通过各大展会、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实体店进行代言推介,让“王家窝堡”品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村民刘绍忱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家有6口人,共有10多亩地,流转给村里种谷子,磨成小米,不光土地有了收入,我还能到村里合作社干活,多一份收入。”
村民徐显令和孙亚清老两口当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来,姜海洋对他们给予了很多生活上的照顾,经常为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孙亚清买药,并亲自送上门。得知姜书记马上要离任了,老两口拉着姜海洋的手,眼眶湿润了。
采访中,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村民孙亚清这样说,“这个姜书记自从来到我们村,真是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他特别照顾我们老两口,就像我们的儿子一样,他调走了,真是舍不得。”
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富民,姜海洋鼓励村民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帮助村民协调资金、场地等问题,推进庭院认养项目,让村民房前屋后的绿色水果、蔬菜直接摆上了城里人的餐桌。
方家屯镇党委组织委员毕晨轩是这样评价姜海洋同志的,“姜海洋同志自2018年3月担任王家窝堡村第一书记以来,积极履行第一书记工作职责,把筑强基层党建堡垒阵地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动建设标准化村级党组织。驻村3年来,他密切联系群众,在帮扶村集体项目、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疫情防控中为王家窝堡村的百姓们做出了突出贡献。”
即将离开方家屯镇王家窝堡村第一书记岗位的姜海洋说,“在王家窝堡村工作了3年半的时间,现在要离开了,心里有着万般的难过和不舍。今后我在新的岗位还要把精力释放在这片热土上。”
再擦一擦昔日的办公桌,再看一眼就要成熟的农作物,再看望一次心中惦记的村民。心中万般牵挂也只能化作一句句叮咛。心中万般不舍也只能化作前行的动力。“小姜书记”“海洋书记”,这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还言犹在耳。最初的那份质疑都化成了今天的一句句肯定,他用真心换来了乡亲们的信任与拥护。如今,就要结束驻村工作,面对新的岗位,姜海洋告诫自己,初心坚定,使命在前,他仍会恪尽职守,勇往直前,用执着与热血抒写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