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又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除了普通人外,哮喘患者面对新冠疫情是否更加危险?应该如何防护?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期间,哮喘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虽然哮喘最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吸入变应原,但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如果哮喘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很有可能导致哮喘失去控制,出现喘息气促加重,加上哮喘患者本身处于免疫过激状态,在此基础上发生新冠病毒肺炎会进一步加重机体的免疫紊乱,继发呼吸衰竭,甚至炎症风暴,患者焦虑应激加重,形成原发病和继发感染的恶性循环,后果严重。因此哮喘患者较健康人更应注重防护,那么哮喘患者应该如何自我防护,如何用药和预防感染?
一、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哮喘加重
已有的研究显示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是哮喘发作的最常见原因。哮喘患者并不是比非哮喘的健康人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然而,他们在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会出现更严重、持久的下呼吸道症状和气道阻力增加。对于因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喘息的儿童或成人,建议备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吸入,起到舒张气道、解痉平喘的作用,在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尚未发生哮喘前即可应用治疗。
二、新冠疫情常态化期间,居家哮喘患者如何做好防过敏准备?
1.寻找生活中过敏原并制定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常见过敏原包括但不限于:尘螨、花粉、吸入烟、尘、汽油、油漆等气味、冷空气、真菌、猫、狗毛和皮屑、蟑螂和食物过敏原,如牛奶、花生、坚果、鸡蛋、鱼虾等;
2.警惕药物过敏,如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等也可能诱发过敏。居家哮喘避免自行加用药物;
3.应注意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也有诱发过敏可能,应注意正确使用。新冠病毒袭来,让千千万万的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勤洗手、戴口罩、定时通风和消毒,都成了老幼皆知、妇孺共守的日常习惯。然而,在全社会都特别重视环境消毒、空气消毒的过程中,消毒剂可能会成为有些哮喘患者的诱发因素。哮喘患者多数都属于过敏体质,他们对环境中某些特定的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有时候就表现为哮喘的急性发作。消毒剂产品其中有许多带有刺激性气味,特别是浓度过高、喷洒过于密集时,容易刺激皮肤粘膜或诱发咳嗽、哮喘。因此,应该按照各种消毒剂的说明书正确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剂不应正对着人喷洒;如果哮喘患者对某种消毒剂特别敏感,可尝试换用其他类别的消毒剂。一旦诱发哮喘,一定要及时应用迅速起效的哮喘症状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并尽快脱离诱发环境;
4.为避免尘螨等过敏,居家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清洁,床品和衣服要勤洗勤换,保持干净。
三、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期间,居家的哮喘患者如何自我防护?
1.一定要规范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剂量,注意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有问题建议询问专科医生或使用专业正规网络医疗平台咨询。
2.定期清点药物库存,病情平稳者如有需要,建议一次性去医院适当多补充药品以减少此间就医频次;但如病情持续恶化,不能控制还是建议做好防护,必要时及时就医。
3.减少外出。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人群普遍易感,哮喘患者应减少外出受感染的机会,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区域,避免接触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避免去人群密集的、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走亲访友和家庭聚会,外出到公共场所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佩戴口罩。
4.注意手卫生。若手接触了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体,再接触眼、鼻、口腔等粘膜,就有可能会导致感染发生,所以注意手卫生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洗手时应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并用流动水冲洗,时间不应少于20秒。
5.室内清洁、通风。有报道在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冠病毒核酸,提示须注意家居环境清洁和通风。家中地板、桌椅、电话机、手机、开关、水龙头、门把手等地方应经常进行清洁消毒,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因为寒冷忽视了通风。
6.建议适当和适量运动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
四、如何区分哮喘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哮喘的症状主要有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伴咳嗽咳痰等症状,一般既往已有类似发作,还会伴有鼻塞流涕等过敏性鼻炎等症状。新冠病毒急性起病,一般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进而出现呼吸困难,并且有流行病学史,胸片或CT会有异常表现(轻型影像学可无肺炎表现),两者的症状及病史不同。但在中高风险区域或有新冠病毒肺炎密切接触的哮喘患者如果出现发热伴有胸闷、气促、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需要跟新冠病毒感染鉴别,需要就诊发热门诊,提供流行病学史,做血常规、胸部CT检查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在普通患者无法判断和鉴别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咨询专科医生。
【本期专家】
张越,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辽宁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栓塞、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带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亚专科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