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1990年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着对刑事技术工作的热爱,王丽萍在刑事技术岗位一干就是30年。三十年来,王丽萍同志共出各类刑事现场1000余次,完成尸体检验照相1200余例,特征照相1800多件,伤残鉴定照相800余人次,现场勘查成卷500多本。为200多起重特大责任事故、刑事案件的直接侦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成为全国公安仅有的几名、辽宁公安唯一的一名从事刑事现场照相的女性。她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及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
全省首位刑事现场照相的女刑警
1965年出生的王丽萍考入中国刑警学院,成了刑警学院刑事照相专业的一名学生。
1990年毕业后,王丽萍被分配到市公安局213研究所。
1999年1月,王丽萍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刑警支队技术大队,从事现场照相工作。
年纪较轻,又是女性,这是王丽萍从事这项工作的两大弱点。由于重特大刑事案件现场照相是一份经常要和死者打交道的工作,对于很多男刑警来说,也要克服不小的障碍,更何况是一名女刑警。
作为当时全省唯一一位从事刑事现场照相的女性,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是王丽萍首先要向众人证明的事。
第一次出现场,扑面而来的血腥味以及见到死者的现状,王丽萍条件反射地躲到其他技术人员的身后。
“怎么不进去?不进去怎么拍照?”一位老民警犀利的言辞提醒着王丽萍的身份和责任。
王丽萍硬着头皮走进屋拍摄后,又来到尸检所继续为被害人解剖后的尸体拍照。
后来,为了彻底克服恐惧心理,她没事就看各种尸体照片和现场录像,还主动申请承包了1999年所有尸体解剖照相工作。锻炼了一年的时间,王丽萍终于可以如常地面对死者。
不懈钻研填补检验照相短板
刑事现场照相看似简单,想要弄精却不容易。其中,指纹物证照相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道难关。
为了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王丽萍经常是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虚心向前辈请教。为了拍好一枚指纹,她常常在暗房里一呆就是半天,直到结果满意为止。
2002年5月20日左右,西丰县郜家店镇砖厂等地发生系列变压器被盗案。在现场变压器的芯片上提取到几枚清晰可见的油脂指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证据。
由于设备落后和技术原因,技术人员多次拍照也未拍出清晰的有鉴定价值的指纹照片。
油脂指纹的承载客体是光滑的变压器,反差效果极不好,用普通方法拍照,拍出的指纹模糊一片。由于当时设备有限,王丽萍只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定向反射装置,她利用半透半反镜片将平行光束分解成垂直反射光和透射光,于是,镜片上的油脂指纹清晰地反映到了相机底片上。一枚纹线清晰、特征明显、具备鉴定价值的指纹照片终于被拍了出来。
这起困扰西丰县局技术部门一个月之久的疑难案件终于成功告破。
自从王丽萍来到技术大队后,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了一些特种照相专用设备,建起了检验照相实验室,先后开展了长短波紫外照相、红外照相、定向反射照相、发光照相、紫外荧光照相等特种照相方法,为全市的检验照相工作补齐了短板。
头顶国徽肩上就得有担当
19年来,王丽萍共出各类刑事现场1000余次,完成尸体检验照相800余例,物证照相1800多件,伤残鉴定照相800余人次,制作现场勘查卷500余本,为上百起重特大刑事案件的直接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2020年8月,王丽萍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原来,铁岭籍红色通缉令逃犯齐某被西班牙警方抓获后,于2020年7月正式批准中国的引渡请求。市公安局需指派3名民警组成押解小组,其中必须指派一名女民警。
那时,西班牙新冠肺炎疫情以每天三四千的确诊人数持续增加,面对风险和各种未知的困难,王丽萍毅然接受了任务,她和同伴顺利将红通逃犯齐某押解回国。
王丽萍用自己的信念、睿智,筑起了无愧于熠熠警徽的平安勋章。30余载热血奉献,19年实战锤炼,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血刑警的本色。如今,调整了岗位的王丽萍说:“如果需要,我还会继续拿起相机,为维护一方平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