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辽宁银保监局在处理保险消费投诉过程中发现,有部分保险消费者对于向监管机关投诉的情况并不知情,本人并无投诉意愿,对目前持有的保单无异议。经了解,这些保险消费者曾通过社交网络向宣称可进行“退保咨询”的中介(包括机构或人员)提供过本人身份证、保险合同、照片、本人签名等个人重要信息。获得保险消费者个人信息后,这些“退保咨询”中介以代理保险消费者维权的名义,无视保险合同法律效力,通过歪曲事实、捏造信息等方式,要求终止保险合同全额退保。同时,叮嘱保险消费者拒不配合任何调查,以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为切实维护广大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辽宁银保监局特提示:
一是保险消费者维权,请选择正规渠道。保险消费者如对保险合同存在疑问,首先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登陆保险公司官网、联系保单服务人员等方式与保险公司进行咨询协商。其次可联系各地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部门,请保险专业人员帮助调解与保险公司存在的争议和纠纷。也可拨打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投诉维权电话12378向监管机关反映有关情况,或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保险合同纠纷。
二是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保险合同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属于个人财产。保险消费者不要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和保险合同信息泄露给其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为办理保险合同相关业务,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而遭受经济损失。
三是理性消费,勿信误导宣传。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能力等情况进行选择,应如实填写投保单,不轻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收到保险合同后,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如实回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回访电话。
为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保险产品,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正确认识保证保险与贷款之间的关系
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是以借贷关系为承保基础的一种保证保险产品,该产品的借款人为投保人,出借人为被保险人,其功能是为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借款人可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是否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产品,而非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必须购买,即借款人如符合出借人的贷款审批条件,可直接获得贷款,无需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相关产品;如不符合出借人的贷款审批条件,可通过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增信,以提高贷款成功率。投保人在购买保证保险后,需知晓以下事项:
(一)若投保人在未还清贷款前提前退保,将导致被保险人的信贷损失风险上升,被保险人出于风险管控考虑,可能要求投保人提前还款,将影响投保人对该笔借贷资金使用的稳定性。
(二)若投保人未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便触发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后,投保人的债权人将由被保险人转为保险公司,而投保人自身债务不因保险公司的赔付而灭失,保险公司依法获得债权后,可向投保人开展相关债务追偿工作。
二、全面了解保险产品,仔细签阅保险合同,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订立保险合同,应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投保人要认真研究保险条款、审慎签署保险合同。
(一)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前,投保人要充分了解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结合自身经济能力和实际需求决定是否购买。
(二)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时,投保人需确保本人购买,避免指定他人代为操作,勿将个人信息随意告知他人。签署保险合同前,投保人要仔细阅读保险产品介绍、保险责任、违约后果、赔偿处理等内容,慎重签署保险合同。
(三)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后,投保人除按照贷款合同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外,还要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若在履行保险赔付责任后获得对投保人的债权,投保人需向保险公司履行还款义务。投保人发生债务违约后,其信贷违约记录将被上传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个人未来的贷款、就业、出行、任职等方面产生较大限制性影响,请投保人珍惜个人信用记录。
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不法代理行为,合法解决保险纠纷
当前,一些机构或个人诱导投保人退保牟取不当利益的主要做法:一是向投保人出售“投诉技巧教程”,赚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二是诱导、强迫投保人签订“代理维权服务协议”,预先收取费用或者承诺成功逃费、逃债后收取提成;三是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不实退保、退费、退息、免债等信息,虚假承诺、招揽投保人以获取不当利益。投保人要关注上述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遭受诈骗、经济受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等风险。
(一)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保管好身份证件、银行卡号、移动支付码、保险合同、网银验证码等信息,谨防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一些机构或个人可能教唆、胁迫投保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或违法使用投保人个人信息,牟取不当利益。投保人要提高警惕 ,避免自身涉及法律风险。
(三)如与保险公司发生纠纷,投保人要首先与保险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联系当地保险纠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或通过仲裁、诉讼等司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