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铁西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严格管控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发挥疫情防控“哨点”作用,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策略。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部门联动,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控网,切断疫情传播链。
医疗机构守住预检分诊第一道防线
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役,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上报信息,才能牢牢掌握主动。铁西区医疗机构守住预检分诊第一道防线,发现问题早上报,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举措。
铁西区卫生健康局制定下发了《铁西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完善医疗机构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患者隔离、上报和转运流程。聘请援鄂专家规范基层核酸采样技术、抽调院感专家现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做好院感防控。为近700家相关单位统一制作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公示板。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院感防控、预检分诊、分级防护、环境消毒及医用废物处理等内容,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更加具体清晰地知道疫情防控究竟应该做哪些和怎么做的问题。此外,针对隔离点医务人员、急救车转运司机等重点岗位做了专项培训,完善核酸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流程,按照“应接近接”原则医院工作人员率先完成疫苗接种,按照岗位分级分类定期开展工作人员核酸检测,确保在薄弱环节和重点岗位不能有工作人员感染的情况出现。
记者在铁西区笃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在中心醒目位置张贴不接诊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消失、鼻塞、流涕、咽痛、肌肉痛、结膜炎、腹泻等症状患者标识。公示有健康和行程二维码;显著位置设有铁西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公示板并且及时更新重点管控地区、重点关注地区变化以及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等内容。
铁西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韦永军说:“卫健局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我区基层医疗机构智能呼叫系统,向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实时发送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和国内疫情风险地区预警,让全体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做好应对。7月以来,已推送各类防控信息近10万余条。组织机关干部按片分组开展明察暗访,区卫生监督中心开展‘整顿、排查、规范’专项行动。分级分层的现场督导措施,对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发挥了重要的吹哨警醒作用,确保医疗机构各级从思想上不松懈、不轻视。”
强化药品零售企业预警“雷达”功能
疫情防控期间,为发挥药品零售企业预警“雷达”功能,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按照省、市防疫指挥部要求,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切实筑牢健康安全屏障。
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周文涛说:“铁西区针对药品零售企业建立全覆盖、多频次现场检查制度。制定了《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零售药店包保方案》,落实实名包保制度,实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筑牢严密防线。建立由1名市场监管人员、1名公安民警、1名社区工作者、1名街道(乡镇)干部组成包保组,按职责分工负责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的‘四对一’包保体系,并将《方案》印制1900份下发全部零售药店,张贴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确保零售药店发现发热患者能够及时上报,及时对接,抓严抓实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全辖区相关企业进行每日登记消毒通风记录、温度记录及全面落实退热类药品实名登记及信息报送。2021年以来,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4198家次、覆盖率451%,对执行防疫措施不力的75家零售药店当场下达了《责令立即停业整顿通知书》,复查合格后准许营业。”
“我们在药店入口设置了一个测温台、一个志愿岗、一条隔离线,对进店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通行码,合格后方可进店。‘三个一’管控措施严把入口,让市民进入药房更安全,更安心。”国大药房工作人员说,“我们利用‘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政企互动平台’退热药登记系统,对购买 ‘一退两抗’、止泄药品相关信息即时登记、实时上传。”
截止目前,铁西区931家零售药店累计采集实名登记购买退热类药品人数470733人次,实现了退热类药品销售数据即时采集、横向传递和数据共享。
据悉,铁西区建立药品从业人员全员接种新冠疫苗和每周两次核酸检测制度。按照沈阳市防疫指挥部的相关文件要求,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铁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接,申请了疫苗专场接种,分期分批确定接种时间,全程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维持秩序,为药品从业人员打通便捷、快速的“绿色通道”。在符合接种条件的前提下,倡导药店从业人员应接尽接。截至目前,已对全辖区97.89%的药品从业人员进行了新冠疫苗接种。从8月8日起对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目前对辖区931家药品零售企业全部从业人员进行了四轮核酸检测。